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潘漠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潘漠华
潘漠华.jpg

潘漠华

(1902年-1934年12月24日),浙江宣平(今武义)人,一名训,又名恺尧。中国近代诗人。

人物生平

潘漠华从少年时就喜爱文学,在新文化运动的熏陶下,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创作新诗,并在《诗》刊上发表了《立在街头吹箫的浪子》、《游子》等十几首白话诗。1921年10月,经他倡议,和同学汪静之柔石魏金枝等发起,组织了杭州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晨光社”,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三位老师还被聘为顾问。他们以《新浙江报》的“晨光”副刊为阵地,经常发表新文学作品,抒发青春的激情,在当时的杭州文学界,有很大影响。

1922年,与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结成湖畔诗社,编辑出版《湖畔》诗集,为中国第一个新诗社[1],后写小说,着有《雨点集》[2]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潘漠华所在部队停止了北进,回师武汉。期间,他参与主持欢迎由上海转移到武汉的浙江籍革命同志的欢迎会,并亲赴汉口邀当时的《民国日报》总编辑沈雁冰到会讲话,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七一五汪精卫也公开叛变革命,宁汉合流,形势日益紧迫,潘漠华愤然离开北伐军,从武汉经上海潜回杭州。

当时的杭州,党的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领导人一批批被捕关押,不少人倒在血泊之中。潘漠华在革命受到重大挫折的紧急关头,回到腥风血雨中的杭州,迅速接上组织关系,参加了刚刚成立的中共浙江省委领导的秘密工作。他的家乡宣平,当时尚未建立党组织,潘漠华和马东林一起介绍了刚从杭州宗文中学毕业的曾志达入党。他向省委建议,指派曾志达回宣平建党,并推荐中共党员潘振武回乡负责宣平地下党的通信联络工作。曾志达遂携带省委指示信,与潘振武一起在宣平积极开展建党活动。10月,中共宣平独立支部建立。

1927年10月,浙江省委机关遭破坏,潘漠华在杭州被捕,关押在杭州公安局的柴木巷拘留所。他的亲属和同学闻讯,紧急救助。由于他在浙一师的老师许宝驹出面保释,得以获救。出狱后,他回到宣平上坦,继而又因宣平党内同志被捕而暂时避居少妃附近的冷泉岩(山洞)。

冷泉岩僻谷幽静,以养病名义居留在此的潘漠华,却在这里紧张地开展秘密活动。他与县委曾志达等同志联系,研究在基层的建党工作。还以县委名义,召开了活动分子会议,商讨在农村广泛建立农民协会,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在县城组织工会、开办读书会、平民夜校等活动,从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不久,潘漠华回到上坦,在上坦、上陶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经短短几个月的活动,就介绍了十多名农民入党,建立了上坦、上陶党支部。后来,这一带成为当地党组织发展最快,农民协会建立最早的地区之一。

1930年至1933年历任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河南大学讲师、教授[3]

1933年12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时被捕[4]

1934年12月24日,历经酷刑,病死狱中[5]

参考资料

  1. 杨建新主编. 浙江文化地图 第3册 人文化成 浙江名人文化.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2: 144. ISBN 978-7-5514-0019-0. 
  2. 蔡智敏. 中外微型诗鉴赏.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6.08: 34. ISBN 978-7-5568-1301-8. 
  3. 黄韬,刘绍唐. 民国人物小传 第13册.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6.07: 362. ISBN 978-7-5426-5572-1. 
  4. 刘卫东主编. 河南大学百年人物志. 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2.08: 322. ISBN 978-7-5649-0858-4. 
  5. 郑绩着. 浙江现代文坛点将录. 北京:海豚出版社. 2014.08: 248. ISBN 978-7-5110-1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