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潍坊年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潍坊年画(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山东省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工艺品。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风行黄河下游一带。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1]。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民间年画基本上属于汉族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画中形象质朴、自然、简练单纯,比较直白地表达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很多画面都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艳强烈。

历史渊源

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三大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做法是先将画稿勾出黑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线版。待印出主线稿后,再分别不同颜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后修版装裱而成。兴盛时,刚进入秋季,各路画商就云集杨家埠。晚上,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

1979年,原潍县政府成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欲引入专业美术人才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创新。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 1980年调入年画研究所的专业画家孙忠会先生,其先后创作完成了《十二生肖》,大.小《寿星》,《八仙》,《水浒人物》,《封神榜》,《红楼梦》,《三国》,《聊斋》,《十八罗汉斗悟空》等共90余幅木版年画作品行销世界各地。为其时创作木版年画最多的专业画家。也是当时为推动木版年画走向世界的重要一员。其中由孙忠会先生创作的水浒人物木版年画

1983年春节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杨家埠年画。同年,杨家埠年画赴美洲、欧洲、非洲的9个国家巡回展览。

1984年始就印制成挂历全国发行,且深受华君武先生的高度好评,1986年《水浒》,《封神榜》组画又印制成挂历应邀到香港展出。同年,《八仙》在香港《艺术家》期刊发表。1987年部分水浒人物被外文出版社用作季刊《中国文学》的封面全年连续以英文版跟法文版全球发行。 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应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画的画、刻、印表演。到20世纪90年代,一批杨家埠年画艺人前后前往巴西、日本等国家作现场表演,深受好评。

特点

木版年画是中国社会的缩影,其田神、仓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丰年的祈盼,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生产发展及民俗风情,意识形态等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潍坊年画的题材丰富,并且画面充满粗犷豪放、勤劳幽默的民风[2]

过年贴年画作为一种风俗习惯,在民间已经流行近千年了。年画的题材一般都是反映百姓生活的比如说福、禄、寿、禧、农事耕作等等,由于年画根植于民间,活跃于民间,其画面表现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视频

潍坊年画 相关视频

中国山东潍坊年画教学视频
潍坊杨家埠年画(匠心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