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漫步西梁山(汪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漫步西梁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漫步西梁山》中国当代作家汪皋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漫步西梁山

从和县县城向南行30公里,就到了西梁山。说西梁山,可能鲜为人知,但是说到天门山,许多人都会耳熟能详,背诵来自诗仙李白的《望天门山》。西梁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有灵性的山,以奇险而闻名。长江从雪域高原奔腾不息,滚滚东流,在流经马鞍山这片神奇的江东大地前放缓了脚步,自南向北改变了方向,成了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横江,这一奇特的景观曾经吸引了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目光,成就了不朽的诗篇。漫步西梁山,如同走进历史的沧桑,登顶可见,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气势宏大。夹江对峙的天门,在汹涌澎湃的江水推动下,浩荡的长江流往两山间狭窄的通道时,激流回旋拍岸,形成波涛汹涌的奇险景象。诗仙李白,对于天门山的奇险情有独钟,在《天门山铭》中写下了险要:“夹据洪流实为要津。两山错落,如鲸张鳞。”开国领袖毛主席,在点评《二十四史(清史稿)》时,曾说到西梁山之险要。

西梁山与芜湖大桥镇境内的东梁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江水的险境,地势的险要,成了万里长江险要的天然门户。遥望天门山最佳观景处,在采石翠螺山南麓临江处的蛾眉亭,在此眺望东西梁山,夹江相峙,修妩靓好,宛如蛾眉,蛾眉亭因此得名,而东西梁山又似“蛾眉”,故得蛾眉山之雅称。远望,西梁山形同一头雄狮探首,东梁山状如猛虎昂头,此两山又名二虎山。西梁山山名珍贵,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来此,曾诏立双阙于两山,故得名东、西梁山。

游览西梁山,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因为此山是一座具有精神内核的文化山。历代文人墨客亲近西梁山,留下许多十分宝贵的文化印记和历史遗迹。诗仙李白多次游览天门,并留下“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歌动白纻山,舞回天门月”;“海钟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的生动景观。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在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游西梁山后,在大陀山临江悬岩峭壁上留下摩崖石刻“振衣濯足”四字,经历了1600年的风风雨雨,署名“羲之”二字仍清楚可见。是长江中下游少见的珍贵文物,艺术价值极高。明天启年间,和州州守池显京摩岸“天门”二字,笔法刚劲,甚具功力,在时光打磨后,在江边成为摩崖石刻的珍品。自古以来,由于西梁山地理位置处于隘口,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争霸业,吴楚多次征战,《史记》上有名的吴伐楚的“长岸之战”就发生在西梁山。梁武帝萧衍在西梁山下筑台检阅水兵,并诏立双阙于东西梁山。明朝建都南京后,西梁山变成了明朝的军事门户。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清王朝曾与太平军在西梁山发生多次激烈的争夺战。现存的西梁山古炮台、营盘等军事遗址,是战火硝烟的佐证,也是军迷或历史爱好者的打卡地。

在王羲之石刻不远处的码头边,江水不眠,拍案惊奇,沿途还存有明36年(1608年)和清道光年间,直至公元1954年所刻“洪水至此”的时间线、高水位石刻七处,成为水文爱好者的知音,具有实用价值的水文资料,十分珍贵。

游西梁山,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知识。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这里有吸引文人墨客的天然景色,素有“天门八景”之美誉。主峰山下有一段沿江平堤,春天里,垂柳逢春滴翠,群鸟栖柳歌唱,鸟语花香,此景为“柳岸春莺"。临江山腰有一处“天门阁”,可见飞阁临空之境界,古阁中有钟声,定时传闻,得景名“云阁疏钟”。清晨,迎着霞光,拾阶而上,茂盛的花草树木,给人遐逸的感觉。天欲破晓时,登山顶凝望博望山,犹如美女沐浴晨曦,辉映江面,可见 “博望朝霞” 景观。转眼向山下看去,可见江中陈桥洲,人来人往,隔江过渡,人声与江涛、山谷回音融为一体,回环起伏,别有韵味。此景为“陈桥唤渡”。选一个浪漫的夜晚,倚江雄峙西梁山顶,可见夜晚明朗,明月悬空,犹如挂一幅天然山水图画,此景为“天门夜月”。移步进入西梁山南,悬崖峭立,奇石参差层叠,有的如同庵堂佛像,而悬崖之下即是开阔的万里江涛,如见童话般的“石庵观澜”。如有幸雪天登西梁山,白雪之中,古朴寺庙,参天古树,黑白反差,十足徽派韵味。太阳初出,雪后放晴,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此景为“龙宫霁雪”。如有雅兴,在雨中登上西梁山,眺望岸边荻州,看烟波浩渺,暮色苍茫,细雨空蒙,领略“荻州暮雨”飘渺情趣。

西梁山还是一座英雄山,这里留下了红色的遗迹流淌红色的[[[基因]],传唱着红色的故事。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梁山向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打响了渡江战役第一枪。战斗异常激烈,牵制了敌人数万兵力,为解放军横渡长江创造了有利条件。包括第270团团长朱慕萍在内的约1500多名解放军官兵,为解放全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西梁山,有大陀山和小陀山组成。主峰大陀山顶部,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醒目,1952年建成,1980年重修。碑字有时任安徽省领导、著名书法家张凯帆手书,碑身由花岗石、大理石雕刻镶嵌砌成,十分庄严肃穆。这座纪念碑曾引来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关注。1953年12月,毛主席巡视南方,陈毅、罗瑞卿等陪同毛主席乘东海舰队的军舰,途经西梁山时,陈毅向主席汇报,前面就是西梁山了。毛主席说,渡江战役中西梁山战斗是一场重要的牵制战。他举起望远镜,看到西梁山顶峰建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时说:“你看人民为英雄们树碑立传了。永远铭记先烈们的功绩,那是应该的啊!”

在西梁山的大陀山和小陀山之间的谷地上,可见到上下两层的“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由著名书法家林散之提写馆名。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陈列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图片,与西梁山战斗有关影碟和录像。走进纪念馆内,呈现在眼前的是鸦片战争及辛亥革命时期、大革命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五大展区。在第4展区解放战争展厅,一座西梁山战斗沙盘,再现了西梁山的险要地势和激励战斗的场景,把人们带到了峥嵘岁月

在西梁山西部卧龙岗以北的小坨山顶,建有革命烈士塔,两层大屋顶式五角塔。塔下砌有地下室,在渡江战役西梁山战斗中光荣牺牲的1500多位革命烈士忠骨均埋葬于此。在大坨山南侧可见临江岸顶的“西梁山战斗纪念亭”以及纪念馆北部的西梁山光荣院。如此大规模的烈士纪念碑、塔、馆、亭、墓、院,形成了英雄山的红色基因,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西梁山地势险要、江水险境、天门八景、红色遗迹,以及文化印记和历史遗迹交织在一起,勾起游人流连忘返。亲爱的朋友,不妨来西梁山走走,她会带你进入一个美好绝妙的境界,似真似幻,终生难忘。[1]

作者简介

汪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