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满眼文华秋亦绿(熊伟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满眼文华秋亦绿》中国当代作家熊伟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满眼文华秋亦绿

出赣东大门玉山,不到两小时车程就可抵达金华。在我记忆中,只有金华火腿名声在外,却不知这是座有着2228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走读之后,才了解到这里是南宋陪都、抗战名城;有唐子城遗存、南朝楼瑰宝。骆宾王柳贯宋濂李渔黄宾虹邵飘萍吴晗艾青等众多文化名人,他们的祖籍都是这里。所到之处,俯拾皆是的历史文化碎片,让我感受到悠长灵动的文脉之精华,铸就了名实相符震古烁今的“金华”。

透过浓郁而化不开的满眼文华,我的目光停留在两个亮点上,——一个“俊彩飞扬”的横店,一个“商气冲天”的义乌。

横店,十几年前,一个无人知晓的小镇,以一场《鸦片战争》电影拍摄为起始,一片荒野上拔地而起一座“中国好莱坞”城。豪华气派的秦王宫殿,古色古香的明清庭院;南海风云的香港街景,秀丽如画的江南水乡。历史的时光在这里遍地流淌,影视明星在这里逐一定格,国内影视界赞誉横店影视城为“中国第一”。

义乌,从最初的“马路市场”起步,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商品批发市场,成了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八千多名客商常驻这里采购。在这座城市西餐厅、咖啡屋随之增多的同时,义乌商人的足迹走向五大洲,仅莫斯科就有五十多家义乌店。众多义乌人以非凡的业绩成为“浙商”的佼佼者。

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细节也能反映发展,表现地域文化精神。

在横店,不同历史年代的拍摄场地,已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景点,许多景点都有规定时间的表演节目。我发现,几乎每台节目,主持人都会热情地邀请台下观众,参与到他们的节目中去。其实,他们是在传递这样一个理念:只要共同参与,就会有共鸣,就会出效果,达到共赢。

在义乌,纵横交错的商贸城店铺也成了旅游的景点。而这些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很多来自当地的千家万户。我看到,家庭妇女在家卷清洁球,老人在上小标牌的别针,一枚只赚几厘钱。同样,这给人们的启示是:只有自己参与,不以小利而不为,才能拿到打开富裕之门的金钥匙。

那天,百名记者走读金华活动开幕式后的答记者问,时间安排得太匆忙,我有个问题还未来得及提出会就结束了。我的问题是:一般传统观念认为,文与商是相排斥的,为什么金华把文化传承与商业繁华结合得如此之好?

我是想着这个问题,在金秋初旅之后,初冬又去了一趟横店和义乌。

金灿灿的阳光下,那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潮、车流,那现代物流炫人眼目的货品,那形成文化产业长链并还在不断延伸的影视拍摄景点……亮点的形成,基点来自哪里?

金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十二载才获得成功。这其中有许多披荆斩棘、艰苦卓绝的风雨传奇,且不细说。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继文脉”写进了当地政府的名城保护方针中。

多年来,我们一些地方只重视商品充盈市场喧闹的繁荣,忽视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文与商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殊不知,没有文化内涵的物质堆积是浮华,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显平淡。一个地方的兴起,一个产业的兴旺,往往是“文华”(指有才华的人与文化昌盛之地)在起引领带动作用。金华历史上地处越国,深受吴越文化的浸润。吴越文化的那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品质,那实业传统、务实求真的特征,那重视人才、平民参与的风格,那善于创造、敢为人先的精神,催生这里文化和经济紧密相扣,优势互补,才有了义乌现象、横店崛起,成为传承历史和创新文化的典范。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那天在义乌佛堂镇参观时那场大雨,洋洋洒洒,酣畅淋漓,流遍大地;就像这里的文脉根须的渗透,深入浅出,无处不有,润泽四方。

尽洗环宇尘嚣气,一派文华在婺州。

细细回味一下,我想,我不该为那天来不及提问而遗憾。[1]

作者简介

熊伟明,男,在江西日报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