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滿眼文華秋亦綠(熊偉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滿眼文華秋亦綠》中國當代作家熊偉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滿眼文華秋亦綠

出贛東大門玉山,不到兩小時車程就可抵達金華。在我記憶中,只有金華火腿名聲在外,卻不知這是座有着2228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走讀之後,才了解到這裡是南宋陪都、抗戰名城;有唐子城遺存、南朝樓瑰寶。駱賓王柳貫宋濂李漁黃賓虹邵飄萍吳晗艾青等眾多文化名人,他們的祖籍都是這裡。所到之處,俯拾皆是的歷史文化碎片,讓我感受到悠長靈動的文脈之精華,鑄就了名實相符震古爍今的「金華」。

透過濃郁而化不開的滿眼文華,我的目光停留在兩個亮點上,——一個「俊彩飛揚」的橫店,一個「商氣沖天」的義烏。

橫店,十幾年前,一個無人知曉的小鎮,以一場《鴉片戰爭》電影拍攝為起始,一片荒野上拔地而起一座「中國好萊塢」城。豪華氣派的秦王宮殿,古色古香的明清庭院;南海風雲的香港街景,秀麗如畫的江南水鄉。歷史的時光在這裡遍地流淌,影視明星在這裡逐一定格,國內影視界讚譽橫店影視城為「中國第一」。

義烏,從最初的「馬路市場」起步,二十多年的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商品批發市場,成了全球小商品生產貿易價格變動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八千多名客商常駐這裡採購。在這座城市西餐廳、咖啡屋隨之增多的同時,義烏商人的足跡走向五大洲,僅莫斯科就有五十多家義烏店。眾多義烏人以非凡的業績成為「浙商」的佼佼者。

細節可以決定成敗,細節也能反映發展,表現地域文化精神。

在橫店,不同歷史年代的拍攝場地,已成為吸引旅遊者的景點,許多景點都有規定時間的表演節目。我發現,幾乎每台節目,主持人都會熱情地邀請台下觀眾,參與到他們的節目中去。其實,他們是在傳遞這樣一個理念:只要共同參與,就會有共鳴,就會出效果,達到共贏。

在義烏,縱橫交錯的商貿城店鋪也成了旅遊的景點。而這些琳琅滿目的小商品,很多來自當地的千家萬戶。我看到,家庭婦女在家卷清潔球,老人在上小標牌的別針,一枚只賺幾厘錢。同樣,這給人們的啟示是:只有自己參與,不以小利而不為,才能拿到打開富裕之門的金鑰匙。

那天,百名記者走讀金華活動開幕式後的答記者問,時間安排得太匆忙,我有個問題還未來得及提出會就結束了。我的問題是:一般傳統觀念認為,文與商是相排斥的,為什麼金華把文化傳承與商業繁華結合得如此之好?

我是想着這個問題,在金秋初旅之後,初冬又去了一趟橫店和義烏。

金燦燦的陽光下,那四面八方湧來的人潮、車流,那現代物流炫人眼目的貨品,那形成文化產業長鏈並還在不斷延伸的影視拍攝景點……亮點的形成,基點來自哪裡?

金華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十二載才獲得成功。這其中有許多披荊斬棘、艱苦卓絕的風雨傳奇,且不細說。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繼文脈」寫進了當地政府的名城保護方針中。

多年來,我們一些地方只重視商品充盈市場喧鬧的繁榮,忽視了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把文與商割裂開來,或對立起來。殊不知,沒有文化內涵的物質堆積是浮華,沒有文化特色的城市顯平淡。一個地方的興起,一個產業的興旺,往往是「文華」(指有才華的人與文化昌盛之地)在起引領帶動作用。金華歷史上地處越國,深受吳越文化的浸潤。吳越文化的那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品質,那實業傳統、務實求真的特徵,那重視人才、平民參與的風格,那善於創造、敢為人先的精神,催生這裡文化和經濟緊密相扣,優勢互補,才有了義烏現象、橫店崛起,成為傳承歷史和創新文化的典範。

寫到這裡,我不由想起那天在義烏佛堂鎮參觀時那場大雨,洋洋灑灑,酣暢淋漓,流遍大地;就像這裡的文脈根須的滲透,深入淺出,無處不有,潤澤四方。

盡洗環宇塵囂氣,一派文華在婺州。

細細回味一下,我想,我不該為那天來不及提問而遺憾。[1]

作者簡介

熊偉明,男,在江西日報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