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滕文公」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 滕文公'''==
+
==滕文公==
 
[[File:滕文公.jpg|缩略图|右|滕文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2907659524&di=03831441beea8b633813c4b6c068e1b2&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00607%2Fbki-20100607104354-576752039.jpg 原图链接]]]
 
[[File:滕文公.jpg|缩略图|右|滕文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2907659524&di=03831441beea8b633813c4b6c068e1b2&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00607%2Fbki-20100607104354-576752039.jpg 原图链接]]]
 
{{Otheruses|subject=战国时代的滕文公|other=春秋时代的滕文公|滕文公 (春秋)}}
 
{{Otheruses|subject=战国时代的滕文公|other=春秋时代的滕文公|滕文公 (春秋)}}
'''[[滕文公]]''', 中国[[战国 (中国)|战国]]时代[[滕国]]的国君,公元前326年继位,滕国诸君中史书记载最多的国君。 其崇尚[[孟子]]之学,为世子时,曾在宋国见孟子,曾向其请教治国之策,并按照孟子“政在得民的”主张,效法先王,施行善政,实行善教,政绩卓着。儒家经典《[[孟子]]》中有较多记载。
+
中国[[战国 (中国)|战国]]时代[[滕国]]的国君,公元前326年继位,滕国诸君中史书记载最多的国君。 其崇尚[[孟子]]之学,为世子时,曾在宋国见孟子,曾向其请教治国之策,并按照孟子“政在得民的”主张,效法先王,施行善政,实行善教,政绩卓着。儒家经典《[[孟子]]》中有较多记载。
  
 
 死后由儿子滕元公继位<ref>赵岐《孟子注》引《[[世本]]》:「考公麇,与文公之父定公相直,其子元公宏,与文公相直。」;「相直」意思即连续不断。</ref>。
 
 死后由儿子滕元公继位<ref>赵岐《孟子注》引《[[世本]]》:「考公麇,与文公之父定公相直,其子元公宏,与文公相直。」;「相直」意思即连续不断。</ref>。
行 79: 行 79: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div>
 
</div>
 +
 +
 +
[[Category:东周军政人物]]
 +
 +
[[Category:春秋戰國時期人物]]
  
 
[[Category:滕国君主]]
 
[[Category:滕国君主]]
[[Category:春秋战国人物]]
 
[[Category:滕州人|T滕]]
 

於 2021年4月19日 (一) 08:15 的最新修訂

滕文公

中國戰國時代滕國的國君,公元前326年繼位,滕國諸君中史書記載最多的國君。 其崇尚孟子之學,為世子時,曾在宋國見孟子,曾向其請教治國之策,並按照孟子「政在得民的」主張,效法先王,施行善政,實行善教,政績卓着。儒家經典《孟子》中有較多記載。

死後由兒子滕元公繼位[1]

戰國時代的滕文公姬宏

他是春秋時代的"滕文公"之後,其本應是滕元公

滕文公在做世子時就非常注重治國之道,認真尋求強國富民之策。他奉命出使楚國時,得知孟子在宋國,回國時途經宋國,曾兩次向孟子請教治國的道理。

據《孟子註疏》記載,漢代趙岐考證古紀《世本》注:滕國有考公麋,其子元公宏,後世避諱改考公為定公,以元出行文德故謂之文公。學者趙岐考證文公名宏,文公的父親名麋,有關滕文公的言論事跡多集中在《孟子·滕文公》上下篇里,《漢書·藝文》載《孟子》十一篇,今有七篇傳世。另有世傳《孟子外傳》四篇,因古本失傳,今有明代人收集整理的傳世本。

清版《滕縣誌》載有《滕文公廟碑》,是依據歷代文獻考證寫成刻之於碑的。

孟子對滕文公

原文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jiàn)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釋文

滕文公問道:"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的中間,投靠齊國呢,還是投靠楚國呢?"

孟子回答說:"謀劃這個(問題)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說,就(只)有一個(辦法):深挖這護城河,築牢這城牆,與百姓共同守衛城池、國家,百姓寧可獻出生命也不逃離,那麼這就可以行得通了。"

字詞釋義

1.間於:在...之間。

2.事:侍奉,動詞。(這裡並非通假)。文中解釋為投靠。

3.是:這。

4.謀:策略。

5.及:辦到,做到。

6.無已:不得已。這裡引申為:一定要說。

7.斯:這。

8.效死:拚死。效,獻出。

9.去:離開。

10.為:行。

句式特點

1.滕,小國也:判斷句。

2.是謀非吾所能及也:(否定)判斷句。

3.吾所能及:所字結構。(這個至今沿用)

篇目賞析

孟子在回答滕國國君問題時,首先提出:你們這些權貴里誰要依附誰,我管不了。

但是他立刻把話鋒一轉,「與民守之」這四個字充分體現出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

前任:
滕定公
戰國滕國君主
前326年─?
繼任:
滕元公

參考資料

  1. 趙岐《孟子注》引《世本》:「考公麇,與文公之父定公相直,其子元公宏,與文公相直。」;「相直」意思即連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