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瓦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滇瓦花 |
中文学名: 滇瓦花 |
滇瓦花[1],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金茎景天SedummulticauleWall.的全草。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西部、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风湿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湿疹疮毒,鼻衄,咳血,咯血,风湿痹痛,风热头痛。
异名
瓦松、石花、佛指甲、指甲草、指甲菜。昨叶荷草(《唐本草》),屋上无根草(《经验良方》),向天草(《庚辛玉册》),瓦花(《摘元方》),石莲花、厝莲(《福建民间草药》),干滴落(《东北药植志》),猫头草、瓦塔(《河北药材》),天蓬草(《中药材手册》),瓦霜、瓦葱(《四川中药志》),酸塔、塔松、兔子拐杖、干吊鳖、石塔花、狼爪子、酸溜溜(《辽宁经济植物志》),瓦宝塔、瓦莲花、岩松、屋松、岩笋、瓦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归经
归肺、肾、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口腔炎,角膜云翳,高血压,风热头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湿疹,疮毒[2]。
用法用量
3-18g。外用:鲜品捣汁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本品长期服用可导致白细胞降低。
相关配伍
1、治咽喉肿,乳蛾疼痛:新鲜瓦松不拘多少,捣烂,加清水搅浊后,澄清,去渣不用。能用酒者,点酒服;不饮酒者,点醋服。(《滇南本草》)
2、治鼻疳烂通其孔,不收口者:瓦松烧存性,研末搽之[3]。(《滇南本草》)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全草,茎、叶和根切断分开,洗净。鲜用或切断晒干。
干燥的全草,茎呈黄褐色或暗棕褐色,长12~20厘米,上有多数叶脱落后的疤痕,交互连接成棱形花纹。叶灰绿色或黄褐色,皱缩卷曲,多巳脱落,长12~15毫米,宽约3毫米,茎上部叶间带有小花,呈红褐色,小花柄长短不一。质轻脆,易碎。气微,味酸。以花穗带红色、老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18cm,光滑无毛,着地部分节间生根。茎淡红色,上有突起的紫红色细斑点,上部多分枝。叶轮生或对生,无柄,线形,长1-2.5cm,宽1-3mm,先端渐尖,基部近平截,全缘。聚伞花序,疏散,顶生或集于枝端叶腋;花细小,黄色;萼片、心皮、花柱、雄蕊、花瓣均5,分离。蓇葖果,成熟时向外开裂[4]。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西部、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间林中草地或阴湿瓦檐、岩壁处。
主要价值
佛指甲草植株细腻、花美丽,碧绿的小叶宛如翡翠,整齐美观,可盆栽欣赏,也可室内吊挂欣赏。当然用得比较多的是把它作为园林绿化,因为它可以吸收灰尘净化空气,很多园里面都有种植。又由于它生长快,扩展能力强,根系纵横交错,能够与土壤紧密结合,能防止表土被雨水冲刷,广泛用在道路两旁作护坡草。
佛指甲草不仅有非常大的观赏价值,还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春夏季常食的营养丰富的野菜。
其肉质较厚,多浆汁,纤维少,几乎没有苦涩味,烹饪后脆嫩滑润,甘甜爽口,味道鲜美。采摘时,以手指容易掐断为度,趁鲜食用,可清炒或蛋炒、凉拌花生米,也能做垂盆草鸡蛋汤食用,或做成馅料包饺子、包子等食用味道非常鲜美。在农村人们还会把采来的佛指甲草放入热水中稍烫后晒干备用,可以做成茶,平时用来煮水饮用。因为佛指甲草还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