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海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湾海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海镇,古称“湾海”、“泉安”、“安平”、“石井”、“鸿江”等,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南部,为晋江市下辖镇,北接为内坑镇,西临为水头镇,南靠为东石镇。地处厦漳泉中心位置。镇区总面积54.66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普查安海人口为166754人。

安海古为泉州古港之南港,因境内有条九曲湾旧名为“湾海”,北宋开宝年间,唐名臣安金藏后裔安连济徙居湾海,易“湾”为“安”,始名“安海”安海建镇至今已800多年[1],几经兴废。而台湾地区早期垦荒也有大量安海人参与,所以对台湾文化有深刻影响。而目前安海的民营经济发达,延续着当年安平商人的历史。

历史

三国

安海古称“湾海”,因其境内有“九曲湾”而得名,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归属东安郡管辖,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归属武荣州管辖。治所为今南安市丰州镇。

北宋开宝年间,唐名臣安金藏后裔安连济徙居湾海,易“湾”为“安”,始名“安海”。安海属晋江县治下开建乡修仁里,称为安海市。东为旧市、西为新市。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于安海设立征税关卡,因境内有一清澈石井故称“石井津”。后因两市征税纷争,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设“石井镇”,首任镇监为朱松(朱熹之父)协调船舶税务。镇内所辖有现在晋江安海、南安石井。绍兴二十六年,海寇入侵,当时的镇官方玺修筑土城和石门抵御,而到景炎年间土城已破败不堪。

元明

元朝改安海为都,属于晋江治下,为八都。并建有石井巡检司,后洪武二十年徙于同安之陈坑。

在荷兰人所制海图中,大海盗郑芝龙以及郑成功的基地:金门与厦门一带地区。红色部分应为泉州府辖区,黄色为漳州府(Cincheu)辖区。在厦门(Aimoey)对岸则标示了鼓浪屿(Colonghsou),漳州河(Chincheu R.),在泉州则标示了安海(Anhay)。金门、厦门(Quemoey)之间则为烈屿(Lissiou)、大担岛(I. Toatta)。金门岛上标示料罗(Lauloi) 明承元建制将“石井镇”拆分为两个镇,南安石井沿用“石井”为名,晋江安海则因屡受海盗入侵、希冀平安所以改称“安平镇”。故有“石井津开双石井”之称。嘉靖三十七年,倭寇入侵,县令卢仲佃倡议筑城遇敌。乡绅柯实卿捐资建造,嘉靖三十七年到嘉靖四十二年频繁入境骚扰,戚继光俞大献出奇兵消灭了倭寇。嘉靖四十五年,郡守熊北潭才修筑好安平城。崇祯元年,恰逢大旱郑芝龙以三人给一头牛,每个人给三两的条件在泉州地区大量招揽饥民,并从安海港起航前往台湾。崇祯十四年,郑芝龙商船由安平直达长崎,出口大量生丝128.5万公斤,黄生丝7775公斤,各类纺织品14.076万匹,以及大量瓷器

清朝

顺治十一年,郑芝龙弟弟郑鸿逵拆了安海城运到白沙修筑东石寮。清顺治十八年辛丑(公元1661年)为了消灭郑成功势力,满清政府实行迁界三十里政策,安海镇除龙山寺以外几乎全毁。康熙二十三年复界,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在安海朝天宫东设户部税馆,称“鸿江澳”。

近现代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安海设立了晋南同政务处,同年十月改政务处为安海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恢复隶属晋江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设立过“安海区”和“安海公社”行政区划单位,隶属晋江县管辖。1985年恢复镇行政级别至今,2014年安海被列入试点“镇级市”行列[2]

视频

安海镇 相关视频

安海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片
美丽的安海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