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湖北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湖北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原图链接来自 央视网 的图片

湖北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汉水汇流的三角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13°44′07˝~113°55′39˝,北纬30°15′10˝~30°24′44˝。总面积17.4万亩,(11579.1公顷)其中核心区8. 8万亩、缓冲区1.9万亩、实验区6.7万亩,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一片典型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是浅湖和沼泽湿地草甸相连续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国内目前珍稀水禽越冬种群较多的湿地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被专家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生态结构完整,功能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在长江北岸极具典型性。 2002年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2011年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2006年8月经省政府批复晋升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13年10月被国际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

目录

地理环境

保护区地貌上属于现代冲积性江汉水网平坦平原东缘,汉江河漫滩斜面,长江河漫滩斜面与汉阳丘陵性红土台地接合部地貌类型单一,除北部部分地区为波状平原外,其余皆为低洼平原,组成物质为河湖沉积物。海拔高程在17.5~21m之间,由多个碟形洼地复合构成。由沉湖、王家涉湖、张家大湖、黄丝河、芦苇场及消泗垸、曲口垸等组成,湖底海拔不到18m,形成江汉平原上最大的典型洪泛水湖泊,也是我国距离特大城市最近的一处重要湿地。沉湖北面黄丝河自西向东,南面东荆河(又称长河)自西向东在黄陵闸汇合流入长江。枯水期出现大片沼泽草甸,形成浅湖与沼泽草甸相连接的湿地生态系统,且各自成为系统的碟形湖泊,属于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型湖泊,为越冬水禽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尤其是涉禽。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土壤分布主要以潮土、水稻土为主,在湖滩有少面积的草甸土分布。

生物资源

据调查,浮游植物8门42科85属199种(其中蓝藻门4科12属30种,甲藻门4科4属7种,隐藻门1科1属3种;金藻门4科5属8种,黄藻门2科2 属3种,硅藻门10科7属54种,裸藻门1科4属15种,绿藻门16科39属79种);维管植物74科198属315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7种;裸子植物(人工栽培)2科5属5种,被子植物66科187属30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水蕨、莲、野菱3种。浮游动物3门4纲92种(肉足类16种、纤毛虫类18种、轮虫类36种、枝角类16种、桡足类6种);底栖动物3门5纲11目29科73种(环节动物1纲1目2科14种,软体动物2纲3目8科27种,节肢动物2纲7目19科32种)。鱼类6目13科55种;两栖类1目4科4属10种;爬行类2目8科22属28种;鸟类15目38科153种;兽类6目12科23属2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其中一级8种,全部是鸟类,即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白头鹤、白鹤和大鸨;二级20种,即两栖类1种:虎纹蛙,鸟类18种:卷羽鹈鹕、白琵鹭、白额雁、鸳鸯、 小天鹅、鸢、苍鹰、白尾鹞、鹊鹞、白头鹞、乌雕、游隼、燕隼、红隼、灰鹤、褐翅鸦鹃、红角鸮和雕鸮,兽类1种:河麂。沉湖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在保护和研究东方白鹳等珍稀湿地水禽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方面发挥了作用[2]

视频

湖北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沉湖国际要湿地介绍短片
沉湖湿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