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清华大学逸夫馆

清华大学逸夫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总馆的第三期图书馆,是19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

目录

历史

清华大学图书馆旧馆建于1916年。随着清华大学发展,图书馆藏书至1990年已超过200万册,清华大学图书馆亟需扩建。

图书馆新馆于1991年9月,由邵逸夫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建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关肇邺院士设计,后命名为“逸夫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与作为“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华图书馆(老馆)完美融合,是建筑的典范。

因其建筑价值,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被评为19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1]

建筑特色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舍由联成一体的东部老馆和西部新馆两部分组成。全馆总建筑面积27820平方米。新馆与旧馆风格基本一致,浑然一体,是建筑工程中的杰作之一,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曾被评为“ 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另外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很多图书馆,都被命名为逸夫馆。

逸夫馆由清华大学关肇邺院士设计,与老馆浑然一体,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逸夫馆建成后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27820平方米,阅览座位2500余席[2]

功能介绍

图书馆为学校校园网的三个核心交换结点之一,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普通阅览室配备了大量的网络端口和计算机终端,无线网覆盖全馆。读者在这里可以很方便地查询馆藏信息、使用各类专业数据库等。图书馆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学校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上的任意客户端自由访问各种数据库资源或自行预约和续借图书。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参考咨询工作日益活跃,图书馆开设了多种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为学校师生提供各种电子资源和其他类型的培训。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密切与各院系的联系,针对师生教学、科研的需求主动开展服务工作。设立信息服务中心,承办课题查新、论文咨询、代检代查等服务。师生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从国内、外图书馆获得本馆没有的信息资源。

视频

清华大学逸夫馆 相关视频

清华大学图书馆
带你看清华大学图书馆,感受一下学霸的气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