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混沌

於 2020年6月8日 (一) 08:45 由 果英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混沌是在上古時期漢族神話中是四凶之一的怪物,根據《左傳》記載,四凶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

目錄

神獸說

山海經》中較早記述了混沌神話,特別值得認真分析。《山海經》第二卷《 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1]。」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顯然,這裡「渾敦」指太陽。那麼渾沌怎麼又與帝江聯繫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鴻,古音「江」與「鴻」通。而帝鴻即 黃帝——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 袁枚(1716-1798)的《 子不語蛇王》中也說:「楚地有蛇王者,狀類帝江,無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櫃,渾渾而行,所過處草木盡枯。」這段文字把帝江、蛇(龍)、《 莊子應帝王》中的渾沌聯繫在一起,決非偶然。

在《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莊子敘「 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故事大意為:南海的帝王叫「 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倏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會,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倏和忽想報答渾沌,見大家都有眼耳口,用來看聽吃聞,渾沌沒有七竅,就為他鑿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後,七竅出,而渾沌則死了。《莊子》中的渾沌其形象其實更接近《山海經》中的神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

漢代地理書《 神異經》西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而不聞,有人知性,有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意指混沌是一種像,卻長着長毛動物,四條腿,像熊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能走卻無法移動,有兩隻耳朵卻無法聽見,能通人性,有腹部卻沒有五臟六腑,有腸子卻是直的不彎曲,吃下的食物徑直通過;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古書《神異經》說:渾沌外表像犬,四足無爪,有目而不見,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負善良,喜歡殘暴的人所以稱是非不分的人為「渾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牴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史書記載

  • 《左傳》記載,四凶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狗頭的「饕餮」、似豬但無頭無尾有翅膀的「混沌」、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
  • 《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莊子敘「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故事大意為:南海的帝王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儵和忽在渾沌的地方相會,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儵和忽想報答渾沌,見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聞,渾沌沒有七竅,就為他鑿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後,七竅出,而渾沌則死了[2]
  • 《山海經》中的神帝江: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江字讀作「鴻」音)。另有說法混沌是帝鴻氏的不肖子。帝鴻氏即是黃帝。
  • 漢代地理書《神異經》西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意指混沌體型似犬,長毛,四隻腳,長像像但沒有爪子,有眼睛但無法視物,無法行走,有耳但無法聽聞,有人性,有腹但無五臟,有直通不彎曲的腸子,吃東西不消化。牴觸有德性的人,並親近有凶德之人。

視頻

混沌 相關視頻

四大凶獸,饕餮、混沌、窮奇和檮杌,到底是從何處來的?
上古四大凶獸 混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