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深秋时节走漓江(龚保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深秋时节走漓江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深秋时节走漓江》中国当代作家龚保彦的散文。

作品欣赏

深秋时节走漓江

漓江,是一条千回百转、气势磅礴的立体画廊,是多姿多彩中国山水风光的绝唱。

它山连着水,水绕着山,山水相依,碧漪萦回,波光潋滟,浩浩荡荡……尽显天地造化之能事,尽展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神奇。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南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条江叫漓江,并在地理教科书及各种宣传画上看到了最能代表其形象的青山、绿水、竹排、鱼鹰、老街、溶洞、钟乳石、凤尾竹、大榕树等等……心里对其充满向往,但一直因机缘悭吝,从未能前去与它相见,一睹它那迷人的风釆。今年秋末冬初一日,因去桂林疗养,我就同本单位几十名工友,于一个朝阳初升的早晨,从桂林市乘车向它奔去……

漓江,又名六峒河,大溶江,桂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它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

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河床多为岩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岩溶地貌众多,层峦竞秀,万壑争幽,植被茂盛,翠色盈目。沿江虽然风光俱佳,旅游资源丰十分富,从古至今吸引了无以数计富商巨贾、达官百姓、文人墨客、政要名人来旅游赏览,但其最精华的景点,主要集中在桂林市东南大圩镇磨盘山至阳朔县城之间约83公里河段上,最有名的景点要算冠岩、杨堤、九马画山、黄布倒影、螺蛳山,以及阳朔西街。

此江沿岸山峦众多,非常有特色,不过它们既不像东岳泰山那样气势磅礴,也不像西岳华山那样险峻陡峭,还不像南岳衡山那样雄宏苍茫,更不像北岳恒山那样绵延悠长。它们是亿万年前海底地壳上升,海水退去后,裸露的石灰岩经千万载含二氧化碳的雨水及河水冲击、浸蚀、溶解,再加空气风化形成的,彼此独立,互不关联,矗立空中,相互比肩,形状有的像冲天而起的竹笋,有的像挺立天空的馒头,有的如悬挂空中的朝冠,有的似倒立苍穹的海螺……山山各有姿,山山韵不同,百态千姿,苍翠俊秀。

我们乘坐的大巴,在桂磨公路上经过大约40多分钟奔驰,于早晨九点多钟到达磨盘山码头。经过检票、体温测试、身份验证,与其他游客一道,顺利通过安检后,就登上静静停泊在码头的一艘船体阔大、内部干净舒适、上下共计三层的白色游轮。刚落座不一会儿时间,驾驶员就开动引擎,游轮在螺旋浆巨大推力作用下,尾部不时泛起一股股巨大白色泡沬和浪花,缓缓离开码头,顺流向南走去。

与我们同船的一位摄影师,五十五六岁样子,方脸,寸头,中等个儿,体格健壮,皮肤微红中带点儿黧黑,人很精干,操一口带有浓浓地方口音的普通话。

他是漓江上专门跟船为游客拍照的专职摄影师,脖子上挂着一台镜头像大炮筒一样的高级数码照相机。他用自己一副三寸不烂之舌,极富鼓动性地游说一个个游客,在漓江上著名景点请他给拍照,为自己难得的漓江行留下永久纪念。尽管他动员了很多游客,但大多数游客都因有智能手机,自己可以拍照,也可请同行为自己拍照,所以没多少人愿再花钱让他给拍照。结果他动员来动员去,全船最终仅有十人愿意付费让他在我们此次漓江游的几个著名景点为他们拍照。

他不仅是摄影家,还是漓江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还是个毛头小伙时,就日日跟随游船在漓江上为旅客拍照,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不但为南来北往、东西南北、国内国外游客拍下了数以几十万张计的黑白及彩色照片,还将漓江上山山水水摸了个一清二楚。可以说,漓江上每一处景点的位置、名称、特点,以及它们的由来、历史、传说、掌故等等,他无一不清,无一不晓,给游客讲起来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我们本次漓江之行没有导游,正好他就全程为我们充当了免费导游。

船过黄牛峡,漓江两岸山势开始变得密集并陡峭起来,河道狭窄弯曲,两岸群山及树木、灌丛、凤尾竹投进江中的倒影,如画在江水上的一幅幅巨幅水墨画,含蓄深沉,意味隽永。船行水里,如驰画中。缕缕夹杂着水气和山野各种植物清芬之气的凉风吹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此时站在船顶甲板上的摄影师,对着船舱里大喊了一声“快到冠岩了”。游客们都纷纷走出船舱,沿楼梯登上船顶甲板,向摄影师为我们指示的前方不远处一个名为冠岩的景点望去。

冠岩在漓江左岸,因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中“二十六日 昧爽发舟……舟转西北向,又三里,为冠岩山。先是江东岸崭崖,丹碧焕映,采艳画山,冠岩即在其北。上突崖层出,俨若朝冠”等文字而得名。

游人沿着水泥铺就的小道,拾级而上便可到达冠岩的岩洞口。

洞中石笋林立,在彩灯照耀下宛若仙境,洞中地下暗河堪称一绝,河水清澈,泛舟其上,既可观洞中奇景,又可领略探险的乐趣。

冠岩下的二郎峡,峰峦耸峙,水曲天小,景致集中。西边的大黄、笔架、文笔诸峰错落有致,牙列岸际,形成峡谷。江东凤凰、观音、白兔众山傍水。苹果山如一轮旭日,突跃水面,在峡谷中升起,传说此处为二郎神挥起巨斧奋力向下砍劈所造。 [1]

作者简介

龚保彦,男,作家,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