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果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浆果苋,别名:地苓苋、地灵苋、野苋菜藤,拉丁文名:Cladostachys frutescens D. Don. 苋科、浆果苋属攀援灌木;茎长2-6米,多下垂分枝,幼时有贴生柔毛,后变无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少数心状卵形,顶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近截形,常不对称,两面疏生长柔毛,后变无毛;浆果近球形,直径4-7毫米,红色,有3条纵沟,下面具宿存花被。种子1-6,扁压状肾形,黑色,光亮。花果期10月至次年3月。[1]
全株供药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腰腿痛等,炖猪肉吃,治夜盲。[2]
僳僳药
俄神莫:全草治关节炎,风湿《怒江药》。
壮药
菜钦茄,长生扣:根、茎、叶用于风湿关节炎,腰骨痛《桂药编》。
全株:淡,平。祛风利湿。用于风湿关节痛,泄泻,痢疾。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茎长2-6米,多下垂分枝,幼时有贴生柔毛,后变无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少数心状卵形,长4-15厘米,宽2-8厘米,顶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近截形,常不对称,两面疏生长柔毛,后变无毛;叶柄长1-4厘米,无毛。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再形成多分枝的圆锥花序;花轴及分枝有贴生柔毛;苞片窄三角形,长约1.5毫米;小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花梗长约1毫米;花直径2-3毫米,有恶臭;花被片椭圆形,长1.5-2.5毫米,淡绿色或带黄色,果时带红色,在花期后开展或反折,顶端圆钝,无毛;雄蕊花丝上端离生,基部连合成极短的杯状;柱头3,长1-1.5毫米,圆柱状,果时反折。浆果近球形,直径4-7毫米,红色,有3条纵沟,下面具宿存花被。种子1-6,扁压状肾形,黑色,光亮。花果期10月至次年3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2200米山坡林下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四川、云南、西藏、贵州、广西、广东、台湾。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大洋洲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