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洛龙科技园

洛龙科技园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别名;洛龙产业集聚区

前身;洛龙科技园区

规划面积;21.89平方公里

地址;洛阳市城区西南部

设立时间;2002年11月

洛阳市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龙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园区),前身是洛龙科技园区,始建于2002年11月,园区毗邻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拥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四季沐歌(洛阳)太阳能有限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和浙大科技创意园、炎黄科技园等一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河南省省级高新区、省首批产业集聚区、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知识产权发展示范区、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通信管理局与洛阳市政府共建的“洛阳云计算与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园”、洛阳市科技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园区位于洛阳城市规划区西南部,东临洛阳大学城及体育中心,北至洛河,南接龙门西山森林公园,总规划面积21.89平方公里,区域内已具备“八通一平”的基础设施条件,形成了以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及现代服务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建设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知名的信息产业基地和省内重要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园区已开发建设面积达1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拥有企业3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家,规模以上工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已成为河南省发展速度快、建设标准高、基础设施好、发展活力强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之一。[1]

目录

机构沿革

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身是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龙科技园区,2002年11月经洛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5月,经洛龙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龙科技园区管委会,机构性质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下设三个正科级部门分别是综合部、经济发展部、规划建设部。2007年10月,由洛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机构规格为县级,内设综合部、经济发展部、规划建设部、招商部、项目服务部,编制和供给形式不变。

2012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7月,设立中共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分别为洛龙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县级,根据职能设置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财政局、国土规划建设局和科技信息局4个内设机构。同时设立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中心以及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执法大队,规格相当于正科级。

2013年9月,为避免区域内有多个管理机构,造成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洛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撤销了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区管委会编制。

开发建设

根据洛阳市四期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和省批准的洛龙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园区开发建设分三期实施。

一期(起步区)规划面积13.89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起瀛洲路,西至西南环城高速公路,北起洛河南堤,南至伊洛路。

二期(发展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起洛河南堤,南到伊洛路,东起西南环城高速公路,西到规划地界。

三期(控制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与二期用地相连接,西至淮南路,南北边界与一二期相同。

园区已开发建设1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从业人数3.3万人。

设施完善

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2亿元,建成道路里长54.5公里,供水管道46.8公里,热力管道15.8公里,燃气管道12.8公里,建成18万m3/d自来水加压站1座,30万立方液化天然气站1座,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2座,10kv开闭所3座,2×30MW热电厂1座,3×75吨/小时调峰热源厂1座,垃圾中转站1座,消防站1座,在建2×35MW热电联产项目一个。已经形成“六横十纵”的道路网络,并在园区一期规划范围内形成了路、电、水、蒸汽、燃气、弱电通讯等“八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完全具备了承载高科技企业和现代制造企业入园建设的基础条件。

同时,在西南绕城高速以西8平方公里拓展区内已形成“三横两纵”的道路框架,具备了承载工业、科研、商住等各类项目入住的条件。

优势明显

园区按照“注重产业集聚,突出招大引强,集群快速提升”的发展思路,以“整合提升产业链层次,扩大产业整体规模,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全球500强企业、主导产业行业内百强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为重点,加快集聚区招商载体搭建和平台建设,针对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配套产业链长的企业、项目和研发机构。园区共有工业企业1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上市公司6家(利尔耐火、四季沐歌、中航光电、阿特斯、鹏起、惠中生物)。其中,主导产业企业101家,2015年占集聚区经济总量的90%。

光伏领域中主要有中硅高科、阿特斯光伏电力等企业,已形成年产1.5万吨多晶硅、400兆瓦硅片、500兆瓦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了从多晶硅-硅锭-切片-电池片-组件及应用产品的完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其中中硅高科“24对棒节能型还原炉成套装置”的成功研制,解决了我国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的核心技术,标志着中硅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生产集成新工艺取得了新的进步。

光热产业方面,以四季沐歌太阳能为主导,已形成形成年产2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500万支全玻璃真空集热管、8万吨高硼硅玻璃毛坯管生产能力,成为行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光热企业。

在光电领域,以中航光电公司、银燕科技光电研发中心、中航613研究所为龙头,形成了年产2003.2万只光电器件的生产能力。

先进装备制造

中集凌宇恩梯恩LYC轴承洛轴控股兰迪古城机械卡瑞起重大华重机等龙头企业为代表。汽车整车生产项目2个,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项目3个。生产规模可达轻、中卡车系列5.5万台,专用车系列1万台。轴承产业7家,其中恩梯恩LYC精密轴承年产6200万套二、三代轿车轮毂轴承;洛轴控股年产各种轿车轴承、精密轴承、高铁轴承、轨道车辆轴承等产品7200万套;其他医疗及电子设备专用轴承500套,轴承专用磨床500台,各种全自动球轴承数控机床100台套的生产能力。矿山机械、冶金机械、玻璃机械等行业装备企业9家,具备年产4万吨矿山机械、200台套各种玻璃设备、500台起重机的生产能力。

新材料产业

重点项目5个,分别是:中船重工725所钛材料产业化基地、洛阳利尔高档耐火陶瓷纤维、君合铜包铝新型复合材料、鹏起实业钛合金、天久铝业等。已具备年产2000吨钛合金铸锭、钛合金精铸件1500吨、9万吨高档耐火材料、5000吨铜包铝排复合材料的生产加工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

以奇虎360云计算数据中心、浙大创意产业园、炎黄科技园、盈诚电子商务产业园、莱普生物联网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基础,重点发展云计算、数据存储及应用、电子商务、物联网、总部经济及服务外包等项目。

2015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15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6亿元,同比增长3.7%;税收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17%;出口创汇完成4.5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业销售收入121亿元,占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销售收入的56.3%。

2016年前三季度,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82.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4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

科研力量雄厚

洛龙高新区毗邻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拥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四季沐歌(洛阳)太阳能有限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和浙大科技创意园、炎黄科技园等一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级实验室、省部级研发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2015年新增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2015年新增12家),省级创新企业7家,拥有各类研发平台39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10个。已建成景安IDC河南省云计算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合作与信息交易中心、轴承质量检测中心、疫病可追溯系统、自动化数控系统等5个公共服务平台,总投资5.9亿元。

活力迸发

洛龙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拥有员工2.8万人,其中大专以上从业人员1.9万人。科技人员5600人,研发人员3720人,留学归国人员45人。其中科技研发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比例达到33.7%。同时,依托洛龙区政府出台的《洛龙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中共洛龙区委、洛龙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洛龙英才计划”加快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办法》等两项优惠政策,积极协助集聚区企业引进55名优秀中高级技能人才,15名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优秀高层次人才。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洛阳市“河洛英才计划”签约的浙江大学刘雪松教授和白仲虎团队成功落户洛龙高新区。

园区建设有洛龙科技创业创新城,并出台了《洛龙区加快洛龙科技创业创新城发展扶持政策》和《洛龙科技创业创新城发展扶持政策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支持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洛龙科技创业创新城总占地面积1100亩,规划建设面积153万平方米,位于洛龙高新区内苏秦街以东、孙辛路以西、开元大道以南、牡丹大道以北的电子信息科技园区,现有浙商科技园、炎黄科技园、洛阳智慧工场物联网创新科技园、洛阳盈信电子商务产业园等4个产业园。现有创业孵化器2个(分别是:浙商科技园、炎黄科技园),共入驻企业达110家,主要有:飞鱼动画、金海工控等文化创意类、科技类企业。此外,同河南科技大学共建有河南科技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

建设及服务

洛阳市编委会批准成立了洛阳市洛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龙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内设四局(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财政局、国土规划建设局、科技信息局)三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创业中心、执法大队),机构精干,服务高效。成立了集聚区投融资平台——洛阳市睿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园区大力构建发展服务企业平台,为入园企业项目提供建设前期手续办理的“一站式”服务、建设中“即办式”服务、投产后“保姆式”服务和无缝衔接。通过实行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项目推进工作例会制度,入园企业首问负责制等,建立完善高效的项目服务工作机制,构建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经过近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洛龙高新区已经建设成为以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及新材料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业,是洛阳市乃至河南省发展速度快、建设标准高、基础设施条件好、产业集聚程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竞争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的现代产业集聚区。下一步,洛龙高新区将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建设目标,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激活创新创业,着力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加快洛龙科技创业创新城建设,形成以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为支撑,高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竞相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创业生态区、转型升级样板区和新兴产业先导区。

主要企业名录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是专业从事海军装备材料研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军工研究所。建所以来,构建了海军装备的基本材料体系,为海军装备提供了强有力的材料技术支撑。我所坚持科技为本、军民融合,强化创新,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初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科研和多个高技术产业公司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恩梯恩LYC(洛阳)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恩梯恩LYC(洛阳)精密轴承有限公司,是河南煤化集团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与日本NTN株式会社恩梯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洛阳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产品主要有高品质的二、三代轿车轮毂轴承单元及变速箱用滚针轴承。

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

阿特斯公司由加籍华人瞿晓铧博士于2001年11月创立于加拿大。公司于200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是第一家登陆纳市的中国概念光伏企业(纳斯达克代码:CSIQ)。阿特斯公司专业从事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及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洛阳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洛阳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洛阳投资注册的、集高温工业用耐火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和工程承包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型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洛阳鹏起实业有限公司

洛阳鹏起实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4月份成立。主要业务范围有铝镁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及金属复合材料精密铸件产品;金属制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来料加工;及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设备的制造。新材料研发孵化产业基地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年底完成初步投产。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158厂),是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国有控股企业,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光、电两类连接器及集成化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专业化企业,也是我国军工领域规模最大的连接器专业化企业。公司于2002年完成整体改制, 2007年11月上市(证券代码002179)。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三研究所

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洛阳轴承控股有限公司

洛阳大华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汇工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洛阳惠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洛阳特克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市景安计算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相关视频

洛龙区科技园街道防疫宣传片(一)

参考来源

  1. 洛龙科技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中国产业规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