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山天燭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山天燭峰位於泰山的東北,其中有一條蜿蜒曲折的登山路直達岱頂,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作為五嶽之首的泰山,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頂禮膜拜的對象,而登頂的路自然也就不止一條。泰山博大雄奇、變幻萬千,不同的線路展示的是不一樣的風采。沿着這條路 可見天燭峰景區的景致。這裡,奇石能言,清泉有聲,大小天燭朝天立 懸崖巨壁夾谷行。將軍山如將軍披甲,羅漢峰似眾羅漢疊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嘆為觀止。這裡,藍天高遠,大山空曠,松濤陣陣 白雲悠悠,是尋古探幽的好去處。[1]

簡介

在九龍崗南崖之上,兩座相距不遠、隔澗相望、形狀近似巨燭的山峰,分別被稱為大天燭峰、小天燭峰。 小天燭峰位於後石塢九龍崗東側南崖上,一柱狀孤峰從谷底霍然拔起,直插雲霄。高聳似燭,故名。因峰端遍生的勁松宛若燭焰燃燒,又稱「燭焰松」。[2]

小天燭峰以東還有一座柱狀山峰,比小天燭峰雄渾粗壯一些,是為大天燭峰。 大、小天燭峰附近是泰山欣賞古松的絕佳所在,後石塢古松園就在這裡。還有三池碧水,南為鑑池,傳說為元君梳洗映容之處,又名玉女洗頭盆;北為鳳凰池;東北為飲虎池。

大天燭峰下為溪里峪,舊傳有魔女坐化於此,又名風魔溪,溪中有天燭瀑。小天燭峰下有一灣,名洗鶴池,過去常有松鶴歇憩嬉戲之中。 雙峰西南方附近天空山下是著名的道教廟宇景觀群,老君廟、元君廟、元君墓、靈異泉、蓮花洞、玉女修真處。

歷史

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大多選擇從山前登山,然而,有兩位帝王,選擇了東路的登山路線,一位是周成王,一位是漢武帝。登封泰山,兩代帝王選擇了東御道。

從古至今,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都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和權力的象徵。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有文字記載的,到泰山封禪的古代部落領袖和帝王有無懷氏、伏羲氏、神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等。此後,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來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記功。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而每位帝王登山的路線也不盡相同。72代帝王中,最後一位周成王是從東路天燭峰上的山。泰山文化研究學者李繼生告訴記者,周成王登封泰山時,建立了周明堂,現在大津口鄉沙嶺村一個叫七畝地的地方,就是周明堂遺址。「明堂是中國古代帝王將相在巡狩、祭祀時朝會大臣的場所。周明堂遺址位於大津口鄉沙嶺村莊西,地勢平坦開闊,當年周成王封禪前就是在這裡接見的各路諸侯,然後啟程登山。」李繼生說。李繼生曾在周明堂遺址發現過大量的商周時期的瓦片,去年三四月份,他與友人再次來到周明堂遺址,收集了一些標本。李繼生表示,之所以能確定是商周時期的瓦片,是因為商周時期和秦漢時期的瓦片截然不同。商周時期瓦面夾沙,比較粗糙,陶器也是泥質夾沙的,上面的紋路用的是粗繩紋和細繩紋,到了秦漢,工藝越來越精細,材質不再夾沙,紋路也變成了布紋。

此外,漢武帝登封泰山8次,有一次就是從東路登山,從奉高古城開始,大量部隊在漢明堂一帶集結,走的道路就是現在的東御道。原始古樸 秦御道上享泰山自然之美。

隨着時間的推移,帝王登山的路線依舊存在,古老的盤道逐漸消逝,周明堂也只剩下遺址,我們登山的路線卻越來越方便。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泰山,不僅有傳承積澱幾千年的文化,還有絕美的自然風光。現在的天燭峰景區登山線,是泰山常規登頂路中最為原始和古樸的路線,也是自然景觀最美的一條路,代表了泰山自然景觀的極致。已遊覽過傳統路線,領略過泰山人文景觀的遊客,可以嘗試選擇這條路線。

據介紹,從泰山天燭峰景區到山頂的後石塢景區的登山路線又為秦御道,傳說秦始皇公元前219年東封泰山時,就是在此登山的。李繼生說,秦始皇當時為了登泰山,專門修的敕道,道路寬50步,中間有三丈寬的一個隔牆,分上下道,直接就可以到達泰山。

秦始皇走的這條路,山峰險峻,山谷幽深,奇松怪石遍布,山泉、溪流、瀑布隨處可見,充滿了自然的原生野趣,所以人們稱之為泰山的奧區。遊人置身其中如在畫中,所以又稱為泰山的「十里畫廊」。天燭峰管理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天燭峰登山盤道修建於1995年,當年完成了從進山口到望天門段的建設。2000年到2001年,又把盤道從望天門延伸到了小天燭峰,實現了天燭峰至岱頂登山道路的全線貫通,並相繼開發瞭望天門、六角亭等景點。

2016年以來,天燭峰管理區又先後在登山盤道沿途開發了拜山台、天工開物、森林浴場等7處旅遊景點,安裝了導遊導覽牌、安全警示牌等旅遊設施,更加方便遊客登山、遊玩。而隨着泰山景區的不斷發展,這裡還將圍繞天燭峰景區和大津口鄉打造泰山國際慢谷,為泰山景區注入新的活力,讓遊客們在慢時光中靜靜感受泰山的古樸靜謐。

特點

除登山盤道外,很少有人工開發痕跡,充滿自然原生野趣,猶以松奇洞幽著名。適合攝影愛好者、自然山水愛好者、自助旅遊者。長達5.4公里的帶狀風景區。因景區中的天燭峰形似蠟燭而得名。

登山路進山口距泰山火車站約20公里路程,是泰山常規登頂路中最為原始和古樸的路線,也是自然景觀最美的一條路,代表了泰山自然景觀的極致。整個景區宛若一個巨碩的盆景,是泰山風景「奧絕」所在,優美的風光可與黃山媲美。

這條遊覽路所經過的大部區域覆蓋着華山松,即便在冬季也是一派蔥鬱的綠色,充滿生命的張力,令人昂揚振奮。尤其是接近山顛的古松園,萬松崢嶸,虬枝交錯,松濤陣陣,令人難捨。 偏愛自然風光的遊客應當首選這條路。那些只走過泰山前山並認為泰山只是以人文景觀取勝的的遊客,不妨去天燭峰走一遭,這裡的絕美風光會改變您對泰山的偏見。 [3]

自然氣候

該區垂直變化明顯。山下1月均溫-3℃,山頂為-9℃,山下7月均溫26℃,山頂為18℃;年降水量隨高度而增加,山頂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722.6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頂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霧凇晶瑩如玉,為重要景觀之一。春季風沙較大。泰山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溫-27.5°C,形成霧凇雨凇奇觀。夏秋之際,雲雨變幻,群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 

地理位置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 交通信息:可乘坐19路專線旅遊車往返,但下午五時後便停止運行,請遊客注意。 從前山乘車或乘索道上山的遊客到達極頂後,可選擇從這條道下山,這樣不僅免走重複路,而且可以更加全面地欣賞泰山美景。

天燭瀑

小天燭峰峰依九龍崗,崗上之水又從小天燭峰旁流下,於是形成瀑布。瀑布面北,亦有幾十米長,古時人稱此為「千尺瀑」、「千丈瀑」。但這名稱僅僅形容其長,谷而無內蘊,那高垂的白練不就是通天的巨燭流下的蠟瀑嗎? [4]

《中華泰山 封禪大典》大型實景演出

《中華泰山 封禪大典》大型實景演出是由著名文化大師梅帥元先生在泰山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基礎上,通過古代帝王對泰山封禪、祈福活動的藝術提煉,呈現秦、漢、唐、宋、清五朝六帝封禪泰山時的祈福場景,打造出的一台氣勢磅礴具有中華民族核心精神的商業演出。 《中華泰山 封禪大典》是山東省文化旅遊重點項目,總投資3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為8600平方米。舞台依泰山山勢而建,自然天成的泰山雄奇險秀的山水實景為封禪大典劇場營造了無與倫比的宏偉氣勢。坐在劇場內仰望,四面是隱隱青山、觀眾席右側溪水潺潺,花香蟲鳴,月夜星空下,山風徐徐。

古語云:泰山安,則天下安!泰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被稱為「五嶽之首」,象徵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人們心中的「國山」、「聖山」。而封禪則象徵着華夏民族敬畏天地的精神導向,協調天、地、神、人之間的關係,使之達到精神意志與外在行為的和諧統一,實際則是為自己、為家人、為國家祈洪福、求平安。

所謂封禪,「封」就是在泰山上築圓壇祭天,報答上天的恩德;「禪」就是在泰山前的小山築方壇祭地,報答大地的恩德。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封禪泰山時從天燭峰到玉皇頂登山的秦御道,便是以現如今封禪大典天地劇場處的登山古道為起點。 [5]

演出是以泰山文化為創作素材,從泰山歷代的帝王封禪活動中選取了秦、漢、唐、宋、清五朝來表現泰山文化的精髓,演繹了中華民族興衰更替的歷史故事,真實再現了古代五朝的政治生活特徵、社會文化特徵和帝王封禪場景,呈現了華夏文明發展在各個朝代所達到的高度,是對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度思考,是對華夏古老文明的崇高禮讚,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第一個將中國五朝帝王集中在一個舞台上加以展示的文化產品。 開放時間:3月25號 2017年度首演,3月25日至5.1日每晚19:30開演,5月1日-10月1日每晚20:00開演,10月1日後每晚19:30開演,演出時長80分鐘[6]

視頻

天燭峰勝景
泰山天燭峰封禪大典片段


參考文獻

  1. 天燭勝景坊,攜程旅行網
  2. 天燭峰,同城旅遊網
  3. 泰山天燭峰景區,騰訊網泰山景區, 2015-08-14
  4. 山東泰山風景區旅遊攻略之天燭瀑,相約久久旅遊網
  5. 泰山風景名勝區官方網站,《中華泰山 封禪大典》大型實景演出
  6. 泰山封禪大典簡介,欣欣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