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泡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泡囊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泡囊是一种由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可把它看作是溶酶体的复合物或内膜复合物的一部分。由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的特定区域释放,再输送到生长点与质膜结合。

根瘤菌到达皮层内部后,根瘤菌利用根细胞的营养大量繁殖,并在突起中形成许多特殊结构-泡囊,每个泡囊含6-8个根瘤菌。

1896年Janse首先命名了“泡囊”,由一种内生菌根真菌在植物细胞内产生,并同时产生“丛枝”,这一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互惠共生关系,称为“泡囊-丛枝菌根(VAM)”。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中国科学院代管的全国性机构。

全国名词委的任务是负责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划;负责组织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公布及协调、推广应用工作;开展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科学技术名词的交流、协调和统一工作;组织开展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和中国国内外术语学学术交流活动。

据2018年10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显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95个;聘请了中国学科著名学者、专家、教授135人担任全国委员;数千位科学家参加过名词审定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