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沿海沙地防护竹林培育技术应用案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沿海沙地防护竹林培育技术应用案例东山县始建于上世纪 60~70 年代的木麻黄防护林,已出现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下降、二代更新困难、老化退化严重、低效林分多以及病虫害增加等突出问题,亟待更新修复。台风和干旱是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台风多发于 7-8 月。

一、应用场景

东山县始建于上世纪 60~70 年代的木麻黄防护林,已出现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下降、二代更新困难、老化退化严重、低效林分多以及病虫害增加等突出问题,亟待更新修复。台风[1]和干旱是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台风多发于 7-8 月。

东山岛沿海立地属于滨海沙土立地类型组,该立地类型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贫瘠,成为限制当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原因。

在沿海沙地裸地以及木麻黄老化退化、低效林分下,通过防护竹林的培育,可显著增加了沿海防护林树种多样性、防护能力和综合效益。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沿海沙地优良竹种的筛选及高效培育,形成复层林分结构的防护林,增加防护效能,增加沿海防护林树种多样性、防护能力和综合效益。

三、技术要点

1、沿海沙地优良竹种选择应用在沿海沙地引种了绿竹、麻竹、吊丝单竹等竹种 111 个,综合评价了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和生产力等指标,筛选了适合沿海沙地生长、抗风、抗旱和抗盐竹种 38 个,包括花吊丝竹、吊丝单竹、大头典竹等具有生长迅速、成林快的中大型竹种,以及鼓节竹、青丝黄竹、青皮竹等具有生长迅速、景观效果好的的中小型观赏竹种,大部分竹种为丛生竹,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枝干韧性好,更新能力强,具有防风固沙效果明显,耐盐碱、耐瘠薄等突出优点,适宜滨海沙地发展。

2、造林整地挖大穴、客土、施基肥、追肥是沙地丛生竹造林成活、成林的最根本措施。挖穴,把表土和心土分别放置穴的两侧,回土时每穴应取 200kg 红心土施于穴底, 与挖穴时挖出的心土充分搅拌,以利保水保肥。

3、母竹准备花吊丝竹、吊丝单竹、大头典竹、绿竹等丛生竹根径较长或较大秆竹种,竹株粗大,竹兜根系发达,可采用单株挖篼,带土要多些;鼓节竹、青丝黄竹、青皮竹等小型竹种竹株较小,密集丛生,竹根分布也较集中,可以 3~5 株成丛挖起栽植。母竹挖起后,发枝低的竹秆,留 2~ 3 盘枝,在竹秆 1.5~2m 高处,从节间中斜行切断,切口呈马耳形。起苗后,将母竹用塑料薄膜充分缠绕包裹,可显著降低水分消耗,提高造林成活率。最好当天挖掘,当天造林,若需长途运输,造林时间不得超过 3 天。

4、造林技术造林季节选择春季 2~4 月,以阴天雨天为宜,移母竹造林,剥离母竹笋芽外层的笋箨,将母竹斜植于穴中,马耳形切口向上,调正母竹的外放位置,分层填土,使竹兜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压实,灌水,最后覆土以超过母竹原入士深度 3cm 为宜。

5、幼林抚育造林后幼林连续抚育 3 年,造林当年一般抚育 3 次,第 1 次于 4~5 月进行全面除草培土,同时可结合抚育,检查成活率。如有死亡,应及时补植。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可沟施保水剂 60.00-90.00 kg/ha,施复合肥[2] 720 ㎏·hm-2(N:P:K 为 2:1:1)。

6、成林管理成竹留养:留外不留内(即留养竹蔸外围的笋,挖去竹蔸内侧的笋),留稀不留密(留取外围空档处的笋,不宜 2 株并列),留大不留小(大笋留养作母竹,小笋可挖去)。成竹更新:竹林成林后,每年都要进行更新工作,伐去 6 年生以上老竹,留养新竹,使每丛竹年龄结构保持合理。

四、应用成效

针对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树种单一、二代更新困难等突出问题,首次在福建沿海沙地引种了绿竹、麻竹、吊丝单竹等竹种 111 个,综合评价了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和生产力等指标,筛选了适合沿海沙地生长、抗风、抗旱和抗盐竹种 38 个;构建了以“移母竹保成活、施肥料提地力、保水剂促生长、保水剂和氮肥耦合配施增效益”为核心内容的整套沙地竹林培育技术,有效降低了海啸和风暴潮的危害,显著增加了沿海防护林树种多样性、防护能力和综合效益,开拓了竹子应用新领域。

五、适用范围

适宜在东南沿海沙地推广应用,目前已经在福建省东山、漳浦、莆田、长乐、福鼎等地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自然知识科普篇|台风 ,搜狐,2023-07-21
  2. 复合肥料的意义 ,搜狐,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