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河池(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
目录
简介
河池(壮文:Hozciz),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之间。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26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3.35万平方公里,主要为山区,较大的河流有红水河。
河池是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河池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9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1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语言为壮语、汉语、桂柳方言。
河池素有“六乡之誉”,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歌仙刘三姐故乡、红七军和韦拔群故乡。[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河池市
面积:3.35万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Hechi City(英)/Hozciz Si(壮)
人口:450万人(2014年)
别名:金城江
方言:西南官话桂柳片,壮语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著名景点:宜州市下枧河,南丹温泉,六甲小三峡
下辖地区:金城江区,宜州市,罗城,巴马,南丹等11县市
机场:河池市金城江机场
政府驻地:金城江区新建路
火车站:金城江火车站,宜州火车站,南丹火车站,罗城火车站
电话区号:0778
车牌代码:桂M
邮政区码:547000
地理位置:广西西北部
行政代码:451200
大学:河池学院,广西现代技术职业学院
建制沿革
秦至清代
今河池市地域,先秦时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攻取岭南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3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尉赵佗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控制了整个岭南地区。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国后,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朱崖、儋耳9郡;在西南设置牂牁郡。
三国时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吴国郁林郡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吴国桂林郡潭中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蜀国益州牂牁郡毋敛县地。
两晋,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东兰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桂林郡龙刚县(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桂林郡潭中县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晋属桂林郡龙刚县地,东晋属桂林郡潭中县地;巴马瑶族自治县属晋兴郡增翊县地(一说属广郁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牂牁郡。
南北朝,宋、齐时期,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桂林郡龙定县(治所在今宜州市)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桂林郡潭中县地;南丹县、天峨县属南牂牁郡。
隋朝,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的部分、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凤山县的部分属始安郡地;金城江区的部分、东兰县的部分、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等属郁林郡地;天峨县的部分、东兰县的部分、凤山县的部分属南宁州地;天峨县的部分属牂牁郡地。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分属黄水、临牂两县地,初隶东宁州,后改属融州;大业二年(606年)黄水、临牂两县废,并入义熙县,属始安郡。
唐朝,今河池市地域,分别隶属于岭南道邕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江南道黔州都督府和黔中道。
五代十国,今河池市地域,大部分属宜州地,部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融州,部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属环州。均先属楚,后属南汉。
宋朝,北宋(公元960~1125年)至南宋理宗(赵昀)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仍置宜州,州治宜山县,宜州因曾为度宗皇帝的潜邸升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庆远安抚司,司治宜山县。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丹州改称南丹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庆远安抚司为庆远路总管府,府治宜山县。大德元年(1297年)九月,取消庆远路和南丹安抚司,置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司治宜山县。初隶湖广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洪武二年正月,改庆远府为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司治宜山县;洪武三年三月,复改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因袭明朝,置庆远府,府治宜山县。属右江道,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今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部分、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凤山县的部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南丹县、天峨县的部分均属庆远府辖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部分属柳州府罗城县地,天峨县的部分属泗城府凌云县地,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属思恩府和百色直隶厅辖地,凤山县的部分属泗城府和百色直隶厅辖地,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属思恩府安定土巡检司和都阳土巡检司辖地。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置庆远府,辖县5,土州2,土分州1,土县1。民国2年,废府设道,道领县,庆远府被取消,原所辖县划归柳江道(治所在马平县)。民国16年11月废道,原道属各县直隶广西省。民国19年4月,全省设12个民团区 ,置宜山民团区,区治宜山县,辖8个县。民国31年3月,广西省政府决定将1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为7个区,其中:原第四(柳州)行政督察区、第七(庆远)行政督察区合并为第二区,区治柳江,辖19县。民国37年,根据内政部颁布的调整行政督察区原则,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第二区的部分县拨出,另成立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宜山县,辖8个县。民国38年6月,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第五(百色)行政督察区的东兰县、万冈县、凤山县、乐业县及原第十行政督察区的天峨县分出,另成立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凤山。
解放后
1950年1月1日成立庆远专区,治宜山县庆远镇,辖9个县。2月改称宜山专区,辖9个县。
1952年8月,柳州专区撤消,所辖各县,除鹿寨县划归桂林专区外,其余7县并入宜山专区,宜山专区辖县增至15个。
1952年12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宜山专区隶属之。1956年3月,桂西壮族自治区改称桂西壮族自治州,宜山专区改称宜山地区,隶属自治州。
1957年12月,桂西壮族自治州撤销,宜山地区复称宜山专区,直隶广西省。
1958年7月,宜山专区改称柳州专区,机关驻地从宜山县庆远镇迁至柳州市。
196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池专区,治所在河池县金城江镇(今金城江区金城江镇),辖10个县。 1971年9月,河池专区改称河池地区,辖县不变。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于同年1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11个县(市、区)。[2]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12月,河池市辖金城江区、南丹、天峨、东兰、凤山、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区9县,代管1县级市宜州。[3]
地理环境
位置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之间。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260公里。
折叠境域 1965年至1987年,河池地区境域东西宽222公里,南北长216公里。全地区土地面积33207平方公里。1988年成立大化瑶族自治县时,从南宁地区马山县划进古感、贡川、永州3个乡镇的22个村,共划进面积301平方公里。经重新测算,市境东西宽228公里,南北长26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33508平方公里,按3.35万平方公里计算,占广西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的14.15%;在全区各地市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百色市)。
地形地貌
河池市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喀斯特旅游地貌是广西最重要的一类旅游资源,也是河池市自然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旅游景观。据掌握的资料,河池市辖区十县市中喀斯特地貌出现的面积为2179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74%,占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24.3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也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型出露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4]
河池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分布于边缘地带,北有九万大山,西北有凤凰山、东风岭,西和西南有都阳山、青龙山等山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乡的无名峰,海拔1693米,是河池第一高峰。河池地区岩溶面积大、分布广,占地区总面积的66%。
气候
河池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都在1447~1600小时之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6.9~21.5摄氏度,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6度,大部分地方没有严冬。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600毫米之间,多的地方超过2500毫米,最少的地方也在1000毫米以上。
水文
市内的河流主要为红水河、龙江及其支流,属珠江水系。除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外,某些河段如红水河的天峨“小三峡”、大化板兰峡谷和龙江及其支流的六甲峡谷、大小环江、下枧河、古龙河、罗城怀群剑江等,风光秀丽壮美,是河池市著名的风景河段和漂流河段。[4]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河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属南岭成矿带的一部分。因此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矿种较齐全,共生、伴生矿种多,分布广,质量好,储量大,综合利用性强和价值高等特点。全市11个县、市(区)都有矿藏,已探明的有锡、锑、锌、铟、铜、铁、金、银、锰、砷等 46个矿种,矿产地172处,其中大型18处,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煤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硫、石灰岩、白云岩等,水气矿产主要有矿泉水,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保有储量居广西首位的有锡、铅、锌、锑、铟等,是河池市优势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开发利用的矿种达36种,有色金属锡、锑、锌、铟等矿产品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水资源
河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集雨面积30010平方公里,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0亿立方米,占广西水资源总量的13.3%,名列广西前茅。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量7100立方米,高于全国亩均1813立方米、广西亩均4750立方米的水平,河网密度为0.153公里/平方公里。全市有大小河流635条,其中主要河流50多条,河流总长度5130公里。主要河流有红水河和龙江河两大干流,均属西江水系。
河池河流众多,河流密度大,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据统计,全市水能资源蕴藏量约1000万千瓦,占广西水能资源的二分之一以上,是未来华南的能源中心之一。国家计划在红水河建设的10座梯级电站,其中有4座在河池境内。已建成投产的大化电站和岩滩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40万千瓦和121万千瓦;已经上马的天峨县境内的龙滩电站,装机容量420万千瓦,远期540万千瓦,是在建的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大型水电工程,是红水河梯级规划中最大的“龙头”电站。
动植物
河池全市已发现植物种类有203科、697属、1850种。其中森林树种就有84科、250属、劳532种,森林树种中属常绿树种143种,落叶树种9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种有60种;药用植物有162种,主要药用植物22种,油脂植物16种,饲料植物20种,牧草植物240种,纤维植物14种。动物资源有60多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0种,二类保护动物23种,三类保护动物11种,稀有动物2种,经济动物16种。
农作物
河池农作物品种资源种类繁多,种植业系列品种达400多个。除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外,尤以甘蔗、桑、木薯、烟叶、蔬菜、瓜类、旱藕、菌类、水果等作物为大宗经济作物。稻谷品种有100多个,被列为特异品种的有香糯、红糯、深水糯、黑糯、香粳,其中东兰墨米、环江香糯、香粳享誉区内外。玉米品种近100个,其中被列为珍稀品种有黄糯玉米、红糯玉米。甘蔗品种有10余个,种植面积3.60万公顷,年产糖22.05万吨,有条件发展成为广西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芝麻、火麻等,花生、油菜籽年产量均达3千吨。
林业资源
河池是广西主要林区之一。据地区森林资源调查,全市有森林面积101.7万公顷,其中用材林59.3万公顷,占71.5%,活立木总蓄积2616万立方米。林木树种资源丰富,共有84科、250属、532种,其中乔木241种,常绿树种143种、落叶树种98种。在广阔的林区里,分布着白豆杉、南方红豆杉、穗花杉蚬木、擎天树、小叶红豆、金丝李、马卦木、南华木、香果树、木银鹊树、青钱柳、马尾树等10余种珍贵树种。 人工林主要有杉、松、杂木、竹等。杉树是河池大面积造林和现有森林中的主要树种,现有杉木林面积27.1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116.03万立方米。松树有16.0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423.14万立方米,年产松脂3千多吨,杂木林44.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998.46万立方米。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八角、板栗、玉桂等,总面积13.3万余公顷,以油茶、油桐种植面积最大,年产油茶籽1.83万吨,居广西第7;油桐籽年产量 1.51万吨,居广西第2;八角也称大回香或大茴,是中国的特产和重要出口物资,河池现有八角0.8万公顷,年产八角近1000吨;全地区现有板栗0.8万公顷,年产板栗6457吨,居广西第一位,已成为全区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
渔业资源
河池有各种淡水鱼类52种,其中经济鱼类有20多种。鳜鱼(桂鱼)、芝麻剑鱼、黄峰鱼、巴马油鱼、鲶鱼等是淡水鱼之上品,家鱼以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塘角鱼、罗非鱼为大宗。黄鳝、泥鳅等发展也很快,开发前景广阔。[5]
人口民族
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399.19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9.40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9.79万人,增长5.22%,年平均增长率为0.51%。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0.56%下降0.05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壮族最多,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82.64万人,占83.89%;汉族人口为54.28万人,占16.11%。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45万人,减少 7.58%;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8.14万人,减少6.03%。[6]
风景名胜
河池景区众多,有宜州市下枧河、南丹温泉、六甲小三峡。
红水河百里画廊
是大化电站至江南乡的红水河段,长50公里,方园200多平方公里。大化水电站闸坝后,红水河河道形成了宽300—500米,深30—50米的峡谷水库。景区的景点密集,船移景换,人称“百里画廊”;大化水电站开闸放水的壮观场面;公鸡报晓石兀立江岸;酷似新月的穿山洞与状似宠物的山岭组成“天犬吠月”奇观。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为高峰丛深洼地。 高峰丛深洼地地貌是岩溶地区由连座的正向石峰和其间封闭洼地组成的、峰顶高程900-1000m以上,洼地深度300m以上的峰丛地貌。其特点是峰、洼高差达300m以上,地表无河流网,地表水渗入地下,洼地底部裸露或有薄土层覆盖,落水洞等较发育。七百弄地质公园,在486 km²范围内有800m以上石峰约9000座,平均18.51座/km²;900m以上石峰约90座,平均0.185座/km²;石峰造型奇特,底部基座大部分呈垄岗状,相互连接,峰顶海拔高程一致,故形成900-1000m高的岩溶剥夷面,分布面积大,是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峰丛地貌;有深浅不同的洼地2566个,平均5.28个/km²,其中深300-399m84个,400-499m25个,≥500m的5个,是世界上洼地最多最密的岩溶峰丛区。
水晶宫
水晶宫位于巴马县城西北的那社乡大洛村牛洞屯,距县城约44公里,交通便利。 水晶宫发育在峰丛洼地谷地岩溶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洞口位于岩溶峰簇的山坡上,高出现代侵蚀面约150m。水晶宫以全洞洁白纯净、密集分布的石毛发、卷曲石、石花等景观为显著特色。洞内空气负离子含量很高,达到每立方厘米36000-70000个,为洞外的5-10倍。水晶宫为廊道状的中型洞穴,洞穴基本上顺岩层层面发育,除数处大厅外,洞穴空间总体为廊道状,总体上洞道高低起伏不大。据初步调查,水晶宫的长度大于600米,宽度8-40米,高度10-35米。洞底局部有卵石和细砂土沉积物。
百魔洞
百魔洞位于巴马县甲篆乡,1987年中国和英国的岩溶地质专家踏进百魔洞进行了联合考察后,一致认为:该洞集天下岩洞之美于一身。洞的平均高度为80米,宽70米,主游路程4000多米,盘阳河从百魔洞下流过。百魔洞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它的钟乳石高大气派;据测量,最高的石笋为39米、直径为10米。景点设有:孔雀迎宾、良田万顷、金山猴王、杜甫吟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