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朗白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朗白族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沙朗白族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昆明市

沙朗白族鄉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北部,東接盤龍區及紅雲街道辦事處,南接普吉街道辦事處,西接團結鄉,北鄰廠口鄉。沙朗為彝語,意為沙多的壩子。明代至清代屬沙浪里。清末為沙浪堡、頭村堡轄地。 沙朗白族鄉隸屬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位於昆明市西北部,距離昆明市中心16公里。全鄉總面積138.99平方公里,東接盤龍區,南接普吉街道辦事處,西接團結鎮、北接富民縣。全鄉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地勢東高西低。據有關資料顯示,沙朗白族鄉下轄6個村民委員會,62個村民小組。村級定員38人,小組組長62人,副組長52人,村小組支部書記54人。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鄉常用耕地面積10091.24畝,其中水田面積5659.91畝,旱地面積4431.33畝;水田主要分布在水利條件好,地勢相對平緩的小盆地內,旱地分布較廣,80%的旱地分布在平緩的山坡上。全鄉林地面積有16553.25畝,森林覆蓋率達79.4%;境內海拔在1680—2460米之間,平均海拔1900米,相對高差為780米,屬低緯度高原氣候特徵,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在13.5℃-15℃之間,降雨量900mm—1100mm。土壤有紅壤、水稻土、紫色土、粘土等土壤類型,性狀多呈弱酸性。年平均日照數約為2150小時,霜期約為145天,有利於烤煙、蔬菜、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生長。全鄉有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6座,大小壩塘57個,總庫容為1080萬立方米。 [1]

地形地貌

沙朗白族鄉最高海拔2460米,最低海拔1780米,沙朗鄉平均海拔1860米,有沙朗、桃園2 個小壩子,西北為龍慶河谷地,其餘為山地。地勢東高西低,中間呈山夾盆地狀,是典型的山區民族鄉。沙朗河、西北沙河縱貫兩個壩子,沙朗河在天生橋溶洞與支流匯合經龍慶谷地注入螳螂川。

氣候

沙朗鄉年平均氣溫13.5℃-15℃,年降雨量900mm-1100mm,屬低緯度高原氣候特徵。全鄉森林面積11035.5公頃,山清水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天然溶洞和地下溫泉。鄉內水資源豐富,三多水庫、沙朗河和紅坡水庫是昆明市「2258」引水工程的水源點。

人口民族

全鄉總人口18168人,白族8087人,占總人口數的45%,是昆明市的白族民族鄉。

基層組織

沙朗白族鄉設黨委1個,6個村黨總支,1個直屬黨支部,鄉黨委設7名委員,黨委書記付瑋;設鄉人大主席團1個,人大主席團成員7名,人大主席團常務主席劉國傑;沙朗白族鄉人民政府鄉長楊忠,設3名副鄉長,其中1名常務副鄉長,武裝部長1名。鄉政府下設「兩個辦公室」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與社會事務辦公室;「四個中心」即: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廣播服務中心、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全鄉轄6個村委會,群團組織:設團委1個,團總支6個,有32個團支部;設聯合工會1個,鄉機關工會1個,企業工會42家;設鄉婦聯1個下設6個村婦女委員會;設鄉殘聯1個,殘聯主席1名,副主席2名,各鄉成立殘疾人專門協會;設鄉科協1個,下設6個村科協分會。


經濟概況

沙朗白族鄉2008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4079.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53.1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62.70萬元,占總收入的8.15%;畜牧業收入2188.75萬元,占總收入的9.09%(出欄肉豬58652頭,肉牛330頭,肉羊1486頭);林業收入42.12萬元,占總收入的0.17%;第二、三產業收入16546.24萬元,占總收入的68.71%;工資性收入1861.42萬元,占總收入的7.73%。農民人均純收3953.1元,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124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77人(占勞動力的11.2%),在省內務工949人,到省外務工330人。

人口衛生

沙朗鄉黨委、政府切實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和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在全鄉範圍內大力開展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廣泛動員全鄉人民群眾積極投入愛國衛生運動,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建旅遊小鎮,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衛生習慣;落實農村計劃生育「獎優免補」政策,大力宣傳「獨生子女光榮」政策,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實現人口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 截至2008年末,全鄉共有農戶4204戶,總人口18712人。其中農業人口18023人,勞動力11395人。白族6763人,漢族9689人,其他民族144人。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鄉有衛生院一所,村衛生所六所,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全鄉共有鄉村醫生12人,衛生院醫護人員8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422人,參合率84%;享受低保486人。全鄉共建有公廁1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坑)683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