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廠口鄉是一個山區農業鄉,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北面,五華區北部,距離昆明市區28公里。占地面積131.8平方公里,坐落于山間小盆地內,其東與嵩明縣接壤,南與沙朗鄉相連,西北與富民縣交接。迤六、瓦恭兩個村飛地於富民縣境內。全境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全鄉總戶數4412戶16228人,其中男性8156人,女性8072人;城鎮人口358人,農業人口15870人,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苗、彝等少數民族,其中苗族1547人,占總人口的9.53%,彝族594人,占總人口的3.66%。2006年,在全鄉各級的努力下,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71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059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8660萬元。 財政總收入完成49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142.25元。 [1]

中文名: 廠口鄉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

面 積: 131.8km2

下轄地區: 新民居委會、陡普魯居委會、廠口居委會

電話區號: 0871

郵政區碼: 650032

人口數量: 約1.7萬人

著名景點: 五華山、西南聯大紀念碑、「一二.一」四烈士墓

車牌代碼: 雲A

行政代碼: 530102011

目錄

自然資源

全鄉土地總面積為2538.83公頃。其中水田400公頃,旱地2138.83公頃,水田主要分布在水利條件好,地勢相對平緩的小盆地內,旱地分布較廣,88.28%的旱地分布在小盆地地區和平緩的山坡上,25°坡度以上的旱地面積有300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14%。全鄉林地面積有857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5.1%;境內海拔在1670-2527米之間,相對高差為857米,屬高原山地地貌特徵,立體氣候明顯。屬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15℃之間,土壤有紅壤、水稻土、紫色土等土壤類型,性狀多呈弱酸性。年平均日照數為2200小時左右,霜期為147天左右,有利於烤煙、玉米等作物生長。全鄉有小一型水庫兩座,小二型水庫4座,大小壩塘56個,總庫容為670萬立方米左右。1983?2003年年平均降雨量為29.65毫米左右,最多的是1999年的1076.6毫米,最少的是1984年的210毫米,相對雨量偏少,人畜飲水及農業生產用水全部依靠水庫、大小壩塘蓄水供給。由於水資源的缺乏,不能滿足需要,在旱季會嚴重影響到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產。

社會事業

廠口鄉全鄉土地總面積為2538.83公頃。其中水田400公頃,旱地2138.83公頃,水田主要分布在水利條件好,地勢相對平緩的小盆地內,旱地分布較廣,88.28%的旱地分布在小盆地地區和平緩的山坡上,25°坡度以上的旱地面積有300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14%。全鄉林地面積有857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5.1%;境內海拔在1670-2527米之間,相對高差為857米,屬高原山地地貌特徵,立體氣候明顯。屬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17℃之間,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3667.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24.25元。該鄉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村二三產業收入為主。

截止2006年末,全鄉5個村(居)委會已實施村村通工程,行政村通達率為100%,55個自然村已經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五通。集鄉及各自然村基本實現路面硬化;通有線電視3784戶;通固定電話2697戶。全鄉有3688戶通自來水,有401戶飲用井水(分占農戶總數的87.12%和9.47%)。擁有電視機農戶3784戶,安裝有線電視的農戶有3623戶(分別占總農戶數的89.39%和85.59%);安裝有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2697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2309戶(分別占農戶數的63.71%和54.55%)。

經濟

廠口鄉是純農業鄉,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農業主要有烤煙、乾果、水稻、玉米、大麥、小麥、豆類、薯類、蔬菜、密本南瓜等,經過多年的努力,烤煙已發展為廠口鄉的農業支柱產業,烤煙稅收已占全鄉財政收入的80%以上。無公害蔬菜種植超過3000畝,已具備產業規模,農民種植蔬菜收入超過1500萬元。核桃種植5000畝,有1000畝已經開始掛果,核桃品質好,經濟效益開始逐步顯現。廠口種植的密本南瓜以肉質後、味道甜、色澤好而暢銷,連片種植已超過800畝,畝均收入達1500元,已初步具備產業規模。已發展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成立農業蔬菜協會組織1個。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667.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312萬元,占總收入的13.99%;畜牧業收入1324萬元,占總收入的5.5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935頭,肉牛608頭,肉羊3962頭);林業收入291.42萬元,占總收入的1.23%;第二、三產業收入16361萬元,占總收入的69.13%;工資性收入805.84萬元,占總收入的3.4%。農民人均純收3142.25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760.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23人(占勞動力的15%),在省內務工1418人,到省外務工105人。

基礎設施

全鄉有1個集貿市場。共擁有汽車209輛,農用運輸車85輛,拖拉機391輛,摩托車402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8240畝,有效灌溉率為57.39%,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2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2畝。截止2006年末,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63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48戶;建有小水窖18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51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940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296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32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其他結構住房的農戶4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