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沈光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光文
台湾汉语古典文学之祖
沈光文
姓名 沈光文
罗马拼音 Sím Kong-bûn(台罗
 文开
 斯庵
出生 1612年10月18日
   万历四十年九月廿四日
   明朝浙江鄞县
逝世 1688年8月8日(75岁)
   康熙二十七年七月十三日
   清治台湾
著作
《文开文集》、《流寓考》、
《台湾赋》、《草木杂记》、
《台湾舆图考》

沈光文闽南语Sím Kong-bûn;1612年10月18日-1688年8月8日),字文开,号斯庵,法号超光,自称宁波遗老,是南明时期的文人、官吏;后半生流寓台湾,留下不少纪录当时台湾风土民情的诗文,被誉为“海东文献初祖”、“台湾汉语古典文学之祖”,曾参与“东吟社”,与张苍水徐孚远等人并称东宁三子。对台湾汉文传播与教育有深远影响,甚被称为“台湾孔子”。

生平

生于浙江鄞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是陆九渊门人沈焕的后裔,名神宗朝布政使沈九畴族曾孙;家学以礼为主[1]

在崇祯三年(1630年),在浙江乡试中副榜;崇祯九年入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2]。在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自缢,沈光文跟随杨文骢郑鸿逵郑彩军于京口;在1645年,沈光文担任钱肃乐领军鄞军所奉的绍兴鲁王的太常博士,并参预钱塘画江之师,因绍兴沦陷,随鲁王逃至厦门、马祖、金门,同时晋升工部郎中,后任兵部职方郎中[3]

1648年,他奉鲁王之命,与郑成功、鸿逵联络,来往琅琦、闵安与金厦之间,但后来鲁王军溃,光文滞留金门,后随陈仕京入广东、在肇庆朝永历帝时,累迁为太朴寺少卿。1650年,奉命监郑鸿逵军,后厦门失守,郑成功夺去郑鸿逵兵权,沈光文退隐于粤东白沙。1651年,清兵攻占舟山,鲁王逃至厦门,沈光文为调停鲁王与郑成功,奔走两人之间,1652年与沈宸荃两人搭著小船,却遇到台风漂来台湾,沈宸荃下落不明,沈光文漂至台湾宜兰,后到台南,遇到先他至台的兄长,后结识郑芝龙的部下洪陞[4]

沈光文,透过兄嫂的荐介,见到当时的荷兰总督富尔普,总督尊沈光文为宾师,希望他作为荷兰与明郑的联络人,但郭怀一事件后,荷兰人对汉人偏见日益加深,又加上郑成功攻台谣言渐传,荷兰人开始监视沈光文,被曾被怀疑是间谍而被囚禁拷问,后虽被释放,但使沈光文在台的生活却很困苦,只能躬耕自己,甚至向他人借米。1661年,郑成功攻台,荷兰人投降,郑成功得知沈光文竟在台湾,十分惊喜,以礼相待,并赠予许多军晌,此外,沈光文还见到一些老友,十分开心,这时期写了不少推崇郑成功之诗作,并在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给了郑成功不少建议,后来他移居目加溜湾(今善化),教导原住民读书、并从事简单的医疗工作[5]

不到半年,郑成功因病去世,沈光文与其他遗臣谋立鲁王,因而使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生厌,沈光文屡次朝杀身之祸,这时期他的诗作充满了遁世之念和思乡之情,在此忧危之中,他起了出家的念头,在1665年于大岗山普陀幻住菴(今超峯寺)出家,法号超光[6]。但后来在王忠孝的斡旋下,减轻郑经愤怒,沈光文再度能自由出入于内北路诸番社间,后在目加溜湾社定居,后来继位的郑克塽对他待遇有佳。在1683年郑克塽向清朝投降,闽浙总督曾邀请沈光文出仕,但沈光文拒绝了他;诸罗县令屡次拜访,接济他的生活[7]。晚年,沈光文邀请诸罗县令季麒光等十四人组成“东吟社”,1685年将诗作合编为《福台新咏》,由沈光文作序。

在清康熙二十七年七月十三日(1688年8月8日),沈光文病逝,葬于目加溜湾社(今善化区坐驾里)[8]

著作

沈光文流传于世的著作有《文开诗文集》三卷,以及《流寓考》一卷,《台湾赋》一卷,《草木杂记》一卷,《台湾舆图考》一卷。

纪念


沈光文纪念碑

在沈光文定居的台南市善化区有许多相关的纪念事物,有光文里、光文路、光文陆桥(又称北仔店陆桥)、斯庵桥(位于光文路)、光文楼(位于善化国中内)、沈光文纪念碑(位于光文路北侧,于1978年9月建立)、沈公光文教学处遗址纪念碑(位于善化国中前、于1998年10月建立)、沈光文纪念厅(位于善化庆安宫内,于2006年1月22日开馆)、善化火车站广场的沈光文纪念亭(2012年启用),在2018年,由在地企业家林昭园特别赠送善化区公所2尊沈光文铜像,一尊将放置于善化庆安宫、另一尊则放于台糖善糖文化园区,善糖文化园区也将另新辟沈光文纪念园区[9]。 而善化庆安宫主祀天上圣母,在1982年雕塑了沈光文的金身,安座于后殿,与“五文昌”并祀,但2006年另建了一间“沈光文纪念厅”[10]

每年9月27日,善化会举行沈光文诞辰纪念活动,由于沈光文曾在诗作中形容菊花像他孤傲的个性,强调自己的忠贞,讽刺随波逐流的人,因此善化区公所诞辰祭典时,特地规划种菊祈福仪式来纪念[11]

另外其他在彰化县鹿港镇,有县定古迹文武庙内的文开书院以及战后改名的“文开国小”(日本时代为鹿港第二公学校)。在台南延平郡王祠内有“明太朴寺少卿沈光文神位”,台南一中的校歌歌词亦中有“思齐往哲 光文沈公”句以纪念沈光文。

沈光文的故乡浙江省宁波市将原沈氏宗祠辟为沈光文纪念馆,以示纪念,2017年1月被确立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影片

20120928 公视中昼新闻 清初哲人沈光文 善化立亭纪念恩德


参考文献

  1. 龚显宗. 台湾文学家列传.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1. 
  2. 刘昭仁,《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台北市:秀威资讯科技,2006),页30。
  3. 龚显宗编著. 《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增编:纪念沈光文诞辰400年》. 台南市: 南市文化局. 2012: 41–45. 
  4. 龚显宗. 台湾文学家列传.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2–3. 
  5. 刘昭仁. 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 秀威资讯科技. 2006: 32–34. 
  6. 龚显宗. 台湾文学家列传.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10–13. 
  7. 刘昭仁. 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 秀威资讯科技. 2006: 36–37. 
  8. 刘昭仁. 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 秀威资讯科技. 2006: 32–34. 
  9. 李其桦. 企业赠沈光文铜像 纪念园区明年开幕. 中时. 2018-10-27. 
  10. 黄 彦昇. 这个神明很少见/“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 今日新闻NOWnews. 2018-09-21. 
  11. 〈南部〉“台湾孔子”沈光文 小档案. 自由时报. 2015-11-02. 

参考资料

  • 翁佳音,〈史实与诗:明末清初流寓文人沈光文的虚与实〉《文史台湾学报》第7期,2013.12,页9-37。
  • 《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市,宁波同乡月刊社,1977
  • 〈沈光文事迹新探〉,石万寿,《台湾风物》四十三卷二期,1993年6月。
  • 许寿裳(2010)〈三百年前台湾破荒的伟人沈光文-海东文献,推为初祖〉《许寿裳台湾时代文集》。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此文刊登于台中《和平日报》,1948年1月1日。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