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汪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物介绍

汪建,1999年,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部分)创建华大基因,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和教育实践并行发展,循着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的发展轨迹,追寻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梦想。

图片网址[1]图片来源网址[2]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

  • 1954年出生。
  • 1983年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湖南医科大学任药理助理研究员,从事细胞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后留学美国,在华盛顿大* 学主要从事细胞分化与增殖相关性研究。
  • 1994年回国创建北京BGII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执行主任。
  • 1999年,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部分)创建华大基因,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和教育实践并行发展,循着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的发展轨迹,追寻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梦想。
  • 2007年,在他的带领下,年轻的华大团队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后陆续启动炎黄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及人类胃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等研究工作。
  • 2003年任[[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
  • 2007年率领研究团队南下深圳,创办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任院长,并任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汪建是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他领导的华大基因于2007年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完成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

  • 2010年,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联合创建的中丹基因组联合中心,完成了世界首例古人类全基因组的深度序列测定和解读工作。
  • 2010年,华大基因斥巨资购建全球最大基因组平台,测序业务进入大扩张时期,当年营收过10亿。并与盖茨基金会、自闭症之声等公益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关注环境及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
  • 2011年,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2013年,排除万难将硅谷的Complete Genomics公司纳于麾下,成为中国第一个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民营机构,被国际大佬、国外媒体纷纷冠以"中国创新的典范"。但这远非终点,在汪建心中,已经竖起了新的目标。

2012年 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基因组短序列寡核苷酸分析方法与系统”)

2012年 获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

2012年 被聘为广州超算中心特聘技术顾问

2014年 获评2014“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

2014年 获评福布斯中文版2014“十大中国创新人物”

2014年 汤森路透社2014“最具影响力研究人员” [1]

个人生活

喜欢挑战,创新至上;不守规矩,热爱冒险。登山、滑雪、风帆,热爱挑战各种极限。56岁时带领"最年长团队"登顶珠穆朗玛顶峰,顺带完成首个高原适应性基因研究。倡导"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要"消灭几种病,延长几岁命";常说"中国太小、宇宙太大、地球刚好,要先为人民服务,再让人民币等各国货币自动为我们服务。"

个人荣誉

  • 2014年 汤森路透社2014"最具影响力研究人员"。
  • 2012年 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基因组短序列寡核苷酸分析方法与系统") 。
  • 2012年 获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
  • 2012年 被聘为广州超算中心特聘技术顾问。
  • 2011年 获深圳市技术发明奖("基因组短序列寡核苷酸分析方法和系统")。
  • 2011年 获 "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 。
  • 2010年 获"2010深圳市民环保奖" 。
  • 2010年 获深圳市自然科学奖"大熊猫基因序列图谱"。
  • 2009年 获2008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炎黄Ⅰ号-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
  • 2005年 获印度洋海啸中国医疗卫生救援队先进集体奖。
  • 2005年 获首届华侨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 2005年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非典型性肺炎冠状病毒基因组测序及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究。
  • 2004年 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
  • 2003年 获中国科学院2001-2002年度重大创新贡献团队。
  • 2003年 首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工作组先进个人。
  • 2002年 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 2001年 获北京市第一届留学人员创业奖。
  • 2001年 获国家八六三计划十五周年先进集体:1%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组。

人物事件

“百岁人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汪建要求员工活到100岁,最近的语境是亚马逊书店近期的一本畅销书《The 100-Year Life 》(《百岁人生》),书的副标题是“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意思是生活和工作在一个长寿时代。

书的两位作者Andrew Scott和Lynda Gratton都是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Andrew Scott还是牛津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核心成员。Lynda Gratton致力于人力资源、新型工作方式和雇佣关系的研究,曾出版过多本经济学著作。

该书开篇就讲人类已进入长寿时代,我们这代人活到100岁将是大概率事件。现代人不仅寿命时间在延长,健康时间也在随之延长,发病期被推后并且压缩。百岁人生里,人们年轻健康的日子的比例将非常大。

书中预测了生于2007年的孩子的预期寿命,几个发达国家情况如下:生于2007年的美国人将有一半可以活到104岁,英国将有一半可以活到103岁,日本为107岁,意大利为104岁,德国为102岁,法国为104岁,加拿大为104岁。

老汪一直坚信“金山银山,都不如寿比南山”,他期待中国不仅是经济上,更重要是在百姓长寿健康上可以追赶上发达国家。那么,华大员工怎么也应该努力在这一半之中吧!

华大的文化“顺序”

基因测序是华大基因的核心产品,华大的公司文化也有一个很特别的“顺序”。

“生老病死,不要听天由命”

华大员工都知道,老汪对一件事特别较真,就是要求员工必须注意“身体好”。“身体好”,不是指只招体格强壮的,而是指加入华大后体质不能下降。年轻人现在还没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热量过剩,不运动。老汪看到近14%的员工超重,就火了,下令关客梯,鼓励骑自行车,控饮食。所有这些他都带头自己做起。

在华大内部,老汪大会小会、大呼小叫“生老病死,不要听天由命”。他最痛心的是因无知而病、因无知而死。他要求所有孕妇都要筛查出生缺陷,“华二代”不能发生已知重大出生缺陷;要求所有已婚女性员工必须筛查HPV病毒,断绝宫颈癌;所有员工,特别是高管,体质下降要扣奖金,还影响晋升;要争取比医院更早发现肿瘤、斑块堵塞,让员工远离癌症、心脑血管病。为了减少心脑血管病,他不顾阻拦,执意花重金买了两台3T核磁共振,专门让每个员工和家属都扫描血管,防止血管狭窄、堵塞以致安支架、搭桥等。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多例血管狭窄,大家才明白了,信服了。

“三好”文化,身体好第一

华大的文化是“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个“三好”的顺序,起初连内部人都不太理解。一般企业家的排序应该都是“工作”第一,“学习”其次,“身体”最末。

多年前,华大也是如此。2007年深圳市曾送给华大一个牌匾,上书“工作好、学习好、身体好”。但老汪看到员工挺着圆鼓鼓的肚子,与院长、医生谈着基因科技和生命健康时,他感觉自己的团队像个卖药的。想来想去,终于觉得是“三好”的顺序出了错。

2014年,老汪决定把这九个字的顺序颠倒过来,并重新请市里做了一个匾,“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两张牌匾一直并列高高挂着,时刻提醒全体华大人。

“三好”顺序颠倒之初,大多数高层也不太理解。因为要实现目标、达成绩效,压力山大,恨不得夜夜加班,老板居然还在“鼓动”员工要身体好,这不是影响绩效吗?而且,如果员工天天忙着跑步、运动了,对加班的员工也不公平,不利于培养奋斗的风气啊。

员工呢,开始暗自高兴,这老板多体贴啊。但过了一阵子,有人不满了,因为老汪看到员工体脂率、“三高”等健康指标持续恶化,“怒不可遏”,多次在核心高管会议上强调高管必须带头爬楼运动,并强令把办公楼的客梯全部关掉了。不想爬楼梯的员工,只能排队坐货梯,又慢又闷,感受不好,于是有人在BBS里抗议:我们有坐电梯的权利!

后来,在楼梯里安了空调,挂起“华二代”们的画,举办爬楼梯大赛——“老汪喊你来Party(爬梯)”,甚至在电梯口安上了人脸识别。老汪使浑身解数,连喊带叫,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用,越来越多的员工们开始运动了。从开始的被动不情愿,几个月后,不少人惊喜地发现自己不喘粗气了,腿有劲了,体力好了,穿高跟鞋的也越来越少了。 [2]

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汪建不惑之年从美国回国创建北京BGII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事遗传学研究,2007年南下深圳创办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7月,华大基因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市后创下连续19个涨停的辉煌,股价也由每股16.37元,在上市后四个月最高涨到每股261.39元,市值曾经超过1000亿元。一年后股价深度下跌,市值最多时蒸发近800亿元。汪建总共持有1.3亿股华大基因,其个人财富随着资本市场呈现出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虽然市值如过山车大起大落,但不变的是华大基因始终坚持以遗传造福人类的核心宗旨。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华大基因旗下的公司最先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为抗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华大基因始终坚守在疫情一线前沿。

2019年底,一条“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热搜悄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但并未引起沉浸在新年到来的喜悦中的人们过多的注意。直至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肯定了其“人传人”属性,人们才幡然醒悟。但彼时,让马上就要开始放春假亦或者正在置办年货的大多数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对手会是一场染及全国乃至全球几万人的疫情。

大年初一,汪建亲自率队支援武汉,与一线团队共同作战,对前线团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他已是年过60、坐拥百亿财富的成功企业家,完全可以派下属去,不必亲赴险地。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加入逆行的队伍,抗击在疫情第一线。继此前华大基因向武汉及湖北地区捐赠了首批2万人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后面将联合爱心机构和人士再追赠10万人份至疫区,2月5日下午,由华大基因、中交二航局等联合共建的武汉“火眼”实验室正式启动试运行,该实验室每日可检测上万人份样本。汪建和华大基因用自己的行动同病毒抗争,与生命赛跑。

其实,这不是华大基因第一次立功:

2003年,华大基因用十几个小时就测出了SARS病毒序列,96个小时就做出了SARS病毒酶联免疫试剂盒,并向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捐赠30万人份的SARS病毒酶联免疫试剂盒。

2011年,华大应对德国爆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5日内完成病菌基因组测序并全球首先公布序列,10日内成功研制诊断试剂盒并无偿公开核心技术。

2014年,面对西非埃博拉疫情,华大以志愿者的角色,免费提供了测序仪器,在塞拉利昂快速搭建了前线实验室,保证了国家队的工作,并紧急组织科研及生产力量,成功研制了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

当年,华大作为亚洲最大的基因研发中心,因无法及时拿到样本,只能干瞪眼看着美国与加拿大抢先鉴定出"SARS"病原。

今天,有了自主可控的测序仪器,并已成长为世界最大基因组产学研一体化的华大,面对本次疫情:

1月3日率先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数据组装并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公布,华大自主研制的全球最高通量基因测序仪T7功不可没;

1月14日宣布完成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

1月18日被国家卫健委指定为唯一的新冠状病毒第三方检测机构;

1月26日,华大基因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和华大智造DNBSEQ-T7测序系统,双双正式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程序,成为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抗击疫情的检测产品。

国际上,截止目前,华大已与文莱卫生部、泰国公共卫生部、尼日利亚国家医学研究中心(NIMR)、南非国家卫生实验局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相关机构达成新型冠状病毒试剂盒供应及其他病原监测方面的合作,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疫情。

汪建告诉我:“希望我们能联合社会各界继续捐赠。快速给出临床诊断需要及时精准的检测,解除恐慌和不必要的隔离需要及时精准的检测。在注重临床抢救的同时,应把精准检测和诊断视为同等重要。”

病毒还在疯狂肆虐,我们要记住自己这段时间的“使命”: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不聚会。有冒着生命危险冲在前方的英雄们,有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领航者们,加上政府的决心和群众的配合,我相信,我们离打赢这场战“疫”的日子不远了。 [3]

登顶珠峰

2010年5月22日,56岁的汪建与王石陈芳洪海等从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刷新了国内登顶珠峰"最年长团队"纪录。

  • 论坛豪语

2018年5月28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出席贵阳数博会论坛时称,公司员工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并要求员工活到100岁。为此还制定了三项规定,包括不能坐电梯等。

参考资料

相关视频

汪建独自偷笑:马云刚才跟我说,下一步克隆刘永好!_腾讯视频

  • 汪建透露返老还童真相:存储年轻的细胞_财约你_腾讯视频
  • 汪建-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介绍,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名人网
  • 解开汪建“员工必须活到100岁”的谜底,搜狐,2018-06-01
  • 汪建:新冠肺炎中的逆行者 ,搜狐,20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