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汪廷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汪廷珍

汪廷珍(1757年-1827年),玉粲瑟庵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朝政治人物、榜眼

十二岁丧父,由母亲程氏扶养成人。早年科考不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中举,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考中己酉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与阮元伊秉绶同年,授编修。历官礼部侍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署翰林院掌院学士任大椿很看重他,称他是国士。官至礼部尚书,卒文端。着有《实事求是斋诗文集》。

人物生平

早孤,家贫,攻苦力学,志趣高简,不事声气结纳,人多以迂怪目之。任大椿侍御主讲淮上,一见嗟叹,期以国士。乾隆己酉,以一甲第二名及第,授编修。嘉庆初,擢侍讲,迁祭酒。当国者恶其不附己,多方阻抑,公益自厉不少挫。累官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礼部尚书。道光癸未,临雍礼成,诏加太子太保。乙酉,授协办大学士,越明年,卒于位,赠太子太师,赐祭葬如例,谥曰文端。公于书无所不窥,尤深于经术。十三经义疏皆能暗诵。平居讲学,于汉宋不为左右袒,一本义理为折衷。其他民情政治之大,下及舆地名物算数方技,无不曲究。当是时,阮文达方用通经博学负盛誉,尝劝公著书。答曰:"六经之奥,昔儒皆先我言之,岂敢复以此语相溷哉!但读书所以析义,要归于中有所主而已。"先后立朝三十馀年,风节侃侃,不棘不阿;而文章品谊,自高天下,海内推为正人。又其虚衷延纳,优恤寒畯,亦与阮公相亚云。

嘉庆元年,直上书房。大考,擢侍讲学士。母忧归,服阕,补原官。七年,督安徽学政。任满,复督江西学政。累迁侍读学士、太仆寺卿、内阁学士,皆留任。廷珍学有根底,初为祭酒,以师道自居,选成均课士录,教学者立言以义法,力戒摹拟剽窃之习。及官学政,为学约五则以训士:曰辨涂,曰端本,曰敬业,曰裁伪,曰自立。与士语,谆谆如父兄之於子弟。所刻试牍,取易修辞之旨曰立诚编。士风为之一变。万载棚民入籍,旧分学额,后裁之,土客讦讼久不决;廷珍请复分额,争端乃息。十六年,授礼部侍郎。复直上书房,侍宣宗学。十八年,典浙江乡试,留学政,任满回京。二十二年,署翰林院掌院学士,擢左都御史,充上书房总师傅。二十三年,迁礼部尚书。二十四年,仁宗六旬万寿,庆贺期内遇孝慈高皇后忌辰,部臣未援故事疏请服色,坐率忽,降侍郎。逾年,复授礼部尚书。

道光二年,典会试,教习庶吉士。车驾谒陵,命留京办事。三年,宣宗释奠文庙礼成,临幸辟雍,诏曰:"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朕亲政后,畀以尚书之任,尽心厥职,於师道、臣道可谓兼备。今值临雍,眷怀旧学,加太子太保。子报原,以员外郎即补用,示崇儒重道之意。"四年,仁宗实录成,赐子报闰主事,孙承佑举人。南河高堰溃决阻运,上以廷珍生长淮、扬,命偕尚书文孚往勘,劾河督张文浩、总督孙玉庭,谴黜有差。疏筹修浚事宜,交河督办理。五年,回京,协办大学士。七年,卒,上震悼,优诏赐恤,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命大阿哥赐奠,赐银千两治丧,谥文端。江苏请祀乡贤,特诏允之。

廷珍风裁严峻,立朝无所亲附。出入内廷,寮寀见之,莫不肃然。自言生平力戒刻薄,凡贪冒谄谀有不忍为,皆守母教。大学士阮元服其多闻渊博,劝著书,廷珍曰:"六经之奥,昔人先我言之,便何以长语相溷?读书所以析义,要归於中有所主而已。"服用朴俭,或以公孙弘拟之,笑曰:"大丈夫不以曲学阿世为耻,而徒畏布被之讥乎?"后进以文谒,言不宗道,曰:"异日恐丧所守。"属官有例送御史者,持不可,曰:"斯人华而不实,何以立朝?"后皆如所言,人服其精鉴。

人物评价

道光御先生

汪廷珍性格严毅,初为祭酒,即以师道自居,选刻《成均课士录》,倡导"教学者立言以义法,力戒摹拟剽窃之习"。在任安徽学政之初,立《学约》五则以训士。《学约》五则是汪廷珍教育思想的体现:"一日辨涂。谓喻义喻利,人心之分尽于此。为己为人,学术之分尽于此,有志者当立辨乎毫厘千里之差。

一日端本。谓士者四民之首,天下事皆吾分内事也,自公卿至一命之吏,皆读书人为之,故贯通古今达事变,相期为有体有用之学。

一日敬业。时文者,古文之一体,犹之碑志、传记、表疏、论序云耳。以摹拟剽窃者不足言文,乃并时文而小之,过矣。

一日裁伪。谓昌黎论文惟其是,吾论文惟其真,盖必能真而后是非可得而论也。……

一日自立。文之不能不变者时也。挽其变而归之正,或因其变而愈益神明于正,学者事也。苟非克自树立,随风气为转移,取已陈之刍狗,沾沾然仿效之,庸有冀乎哉。"

就上述五则内容看,汪廷珍的教育思想,十分注重引导士子明确读书作学问的目的性,特别强调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切实掌握实用之学,为义为人,不为利为己。在治学方法上,他反对沿袭前人的陈腔滥调,主张因时制宜,求真辨非,树立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为社会风气所左右。因此,他把自己的书室名为"实事求是斋"。汪廷珍在江西学政任内,还平息了一场久讼不息的争端。先是,万载县外来户入籍,曾分给学额,后来被裁掉,土客民为此争讼已久,拖延不决,廷珍到任后,果断的申请再分学额,使当地客籍学子重获入学的机会。

汪廷珍的一生,始终谨守母教,保持着俭朴的生活,有人把他比做汉代的寒士公孙弘,他不以为然,笑道:"大丈夫不以邪曲的学术投世人之所好为可耻,而只怕服饰被人讥笑乎?"其为人严峻正派,举止有分寸,待人以礼,而又不与要人拉拉扯扯,部属敬畏之。不贪虚名,大学士阮元很佩服他学识渊博,劝他著书立说,廷珍言:"六经的奥秘,古人在我之前言之,何需我再喋喋相浑,读书目的是明白事理,明白了其中的主旨就可以了。"其虽未专事著述,但生平为人书刊序跋,与人唱和诗词也有不少,后编成《实事求是斋集》。《山阳艺文志》收录其文多篇。

汪廷珍长生祠联

政并白、苏遗泽远;

文成雅、颂继声难。

(李宗昉)

【解读】上联说汪廷珍的政绩堪与白居易、苏东坡相比,(汪曾任浙江学政),给百姓留下长远的恩惠。下联说汪廷珍的文章一本雅颂经典,后人想达到他的水平很难。汪廷珍与李宗昉为师生,二人在《清史稿》皆有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