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武夷山里一溪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江城子·武夷山里一溪横》属于词牌《江城子》的其中一首。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1]。
“ |
武夷山里一溪横。晚风清。断霞明。行至晞真、馆下月华生。仙迹灵踪知几许,云缥缈,石峥嵘。羽人同载小舟轻。玉壶倾。荐芳馨。酣饮高歌,时作步虚声。一梦游仙非偶尔,回棹远,翠烟凝。
|
” |
— 李纲 |
词牌沿革
崔令钦《教坊记》、敦煌曲子词和现存晚唐以前文人词中均无关于“江城子”的记载,此调应是晚唐时兴起的词调。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2]提到《江神子》这个词调名,源自于唐著词曲调。
全唐五代以《江城子》为词牌的词大约16首,由7位词人创作,其中以韦庄年最长,应是现在知道的最早以《江城子》填词的文人。五代时,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牛峤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开宋词添字之法。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北宋初,用《江城子》这个词调填词的人仍然很少,起初的晏殊、柳永、欧阳修等词坛大家都无《江城子》传世,唯有张先有两首《江城子》。至苏轼始变为双调,由此发展成熟、格式定型并得到推广。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中考证苏轼第一首用《江城子》这个词牌创作的词,大约是熙宁(1068—1077)年间,《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是苏轼在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而作,在此间还有一首“翠蛾羞黛怯人看”,这一时间是苏轼词的初创作期,词依然是唐五代的柔婉细腻。
元丰(1078—1085)年间,苏轼创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
视频
江城子·武夷山里一溪横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江城子写法讲义 ,搜狐,2018-10-16
- ↑ 唐代“酒令”,进一步推进了酒令艺术的丰富和完善 ,搜狐,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