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濂桥步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水濂桥步道是狮尾地区最迷人的一条步道,拥有一座百年历史的糯米桥;步道沿著得石子溪而行,溪畔有幽蓊竹林,溪谷则有壶穴、清潭,以及河川侵蚀造成的岩穴、峡谷景观;沿途景色多样,步道路程短,路况又佳,走来相当舒适。
步道途中的水濂桥跨越深十几公尺的峡谷,最窄处只有2公尺,形成飞桥凌越“一线天”的美景,最为可观。 这座糯米桥建于日据时代大正七年(1918年),桥面铺石板,并有造形雅致的石栏杆; 石砌的圆拱桥,历经百年岁月,古朴沧桑,桥身与周遭的山林景色融合为一体。水濂桥是早年狮山道路未开辟前,北埔、峨眉居民往来峨眉、南庄之间必经的桥梁。
水濂桥出口接竹41乡道,可以原路折返,或者走马路返回到步道入口,然后再前往水濂洞。步道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公尺而已, 终点的水濂洞位于石子溪畔,位于水濂桥的上游处,两地相距不远,但因附近溪谷狭促,溪岸并无步道可相通。
目录
水濂洞
因时有山泉水顺著岩顶滴流而下,形成水濂景观,因而得名。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新埔枋寮人释魏开大师发现 这个狮头山区最大的天然岩洞,于是在洞内设庙,主祀释迦牟尼佛。洞前有淙淙溪流,声如梵音缭绕,所以又名“梵音寺”。
“梵音寺”因水濂洞湿气重,极为潮湿,不适人居,因此洞内殿侧的禅房及图书室都已废弃,寺庙显得寥落。寺前的石子溪谷 则水流平缓,有不少马口、石斑鱼悠游其中。 石子溪,又名藤坪溪,在长期 的封溪保护下,鱼群数量恢复稳定,因此水濂桥及水濂洞步道,也可说是一条观鱼步道。[1]
从水濂桥步道入口处走不到5分钟的路程,来到这座横跨溪流的木栈桥。 绿色森林、溪流、小瀑布,满满的负离子能量,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舒畅感。 站在木栈桥上可俯瞰因溪水切割而成的一线天溪谷景观,而一线天上方有座桥,那就是水帘桥。
糯米桥
走到后方即可看见水濂桥,这座日据时代大正七年(1918年)兴建的水濂桥,至今已接近百的的历史。在早年狮山道路未开辟前是北埔、峨眉居民来往峨眉、南庄之间必经的桥梁。桥系由石砖砌成的拱形穚,石砖用糯米黏合,古称“糯米桥”。
狮头山最大的天然岩洞-水濂洞(梵音寺),早期因山泉沿石壁而下,形成一幕水帘而得名,而“梵音寺”则是狮头山寺庙群海拔最低、岩洞最大的一间寺庙。 [2]
水濂桥步道位于新竹县峨眉乡狮头山风景区的后山(狮尾),入口在狮山游客中心附近,步道沿著竹林夹道、清澈见底的石子溪而行,途中有一座建于日治大正七年(1918年)的石砖拱形糯米桥,是早期未开辟狮山道路之前,北埔、峨眉与南庄地区居民往来必经的桥梁,桥下有被溪水切割成深十馀公尺的“一线天”峡谷,走在另一座横跨石子溪的水濂桥上,除了溪谷深壑的美景,还有壶穴、岩穴地形也十分壮观。步道另一端衔接全长一百多公尺的水濂洞步道,可通往狮头山最大的天然岩洞─水濂洞(梵音寺),穿过停车场后即可返回游客中心。
水濂桥步道是其中最轻松的一条,可与同样位于狮尾的藤坪、六寮、茶亭、狮山等古道和猿山步道串连成不同的环状路线,适合全家老小规划一个健行赏景、朝山礼佛和地质生态观察的自然人文之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