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弦北京演唱会。(图/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提供)

杨弦(1950年11月2日)生于台湾花莲,台湾民谣歌手,母亲为会计,父亲担任国民党花莲县党部主任委员,于杨弦四岁时过世。父亲逝世后,移居台北,与母亲相依为命。

大学时代进入台大农化系,在参加合唱团的过程中,开启对音乐的兴趣。后来杨弦便自己买乐谱吉他,自学自唱。研究所时代就读台大海洋研究所,闲暇时会到当时中山北路上的哥伦比亚咖啡厅,观赏胡德夫等人的演唱,有些时候杨弦也会登台献唱一些英文歌曲。杨弦的作品风格,带有中国传统艺术的气息,也吸收了美国民谣与乡村歌曲的元素,在1970年代的台湾是前所未见的创作形式,他的声音,鼓舞了许多跟他一样的青年拿起吉他、放开喉咙,唱出自己的歌;当年更透过著名广播主持人陶晓清的大力引荐,掀起台湾校园民歌运动” [1]

重要作品

创作作品有:《乡愁四韵》、《回旋曲》、《西出阳关》、《一棵开花的树》、《民歌手》、《江湖上》、《摇摇民谣》、《岁月》、《小小天问》、《山林之歌》、《带你回花莲》、《伞下》、《永恒的怀念》、《离歌》、《车过枋寮》、《隔水观音》...等。

民歌运动的推手

1970年代,正逢台湾国际地位低落之际,退出联合国,中美断交。而岛内青年学子,依旧迷恋西洋文化不可自拔。在这样的情愫下,一股对自我文化反思的声浪渐渐漫布。厌倦了“风花雪月”的国语流行歌曲,和非自身文化的西洋歌曲后,杨弦开始尝试创作不同过往的歌谣。他以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为词,为之谱曲,1974年夏天时,于胡德夫的个人演唱会上发表。用吉他配合钢琴与小提琴的方式来演奏,并邀请了余光中至现场观赏。余光中对杨弦大胆的尝试相当满意。在受到余氏的激励与肯许下,杨弦将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其他的诗作,继续用“以诗入歌”的方式谱曲。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以“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的名义开唱。前半场演唱英文歌曲,后半场则是以余光中的诗歌作为主轴。共计九首余氏诗作,经过谱曲后都收入进杨弦首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内。这张专辑被公认为是第一张有资格称作“民歌”的专辑。首版三万张,于一个月内销售一空,四个月内再版三次,足可见杨弦这场演唱会的影响力。

杨弦的作品风格,既带有中国传统艺术的气息,也吸收了美国民谣与乡村歌曲的元素,这在1970年代的台湾是前所未见的创作形式。也因为跳脱了既有的民谣创作模式,杨弦与余光中的作法,引起了传统音乐学院派人士的非议,展开了当时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之外,另一场对“中国现代民歌”的论战。这种情况,在1976年,杨弦附中时期的同届同学,亦同是哥伦比亚咖啡厅文艺班底的李双泽,高呼“唱自己的歌”之后,正式进入了校园民歌的时代。正当民歌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时,被誉为“现代民歌之父”的杨弦,在1977年发行了第二张个人专辑《西出阳关》,开了两场“暂别”演唱会,就离开了流行音乐市场,赴美进修中医。

后续发展

1982年,杨弦母亲逝世,他就移居美国,用四年时间攻读旧金山针灸大学东方医学博士学位,并自己开创了“宝生”健康食品公司,担任总裁。对针灸、中药等非常有研究。他说在美国的日子有些单调、无聊,事实上,杨弦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和早期民歌手相同的是,他在完成学业后走向自己选择的道路,写曲创作只是兴趣,虽然一直有创作,却鲜少演唱机会,离开台湾20多年才应邀回台湾加入民歌演唱会,此时杨弦身上的民歌味已消失,中医师和学者味却非常浓厚[2]


在发行完《西出阳关》后,杨弦不再把音乐创作当成生命最大的目标,而是闲暇有感时一种抒发的管道。像是天安门事件后,杨弦写了一系列的歌,如《妈妈我们都是为了您》、《妈妈我饿了》、《抗暴谣》等,展现出自己的想法。2002年、2004年与2005年,在台北的民歌演唱会上,也可见到杨弦登台的身影。2008年9月26日,为余光中祝寿的“诗与歌的回旋曲-庆祝诗人余光中八十大寿民歌演唱会”中,杨弦与民歌时期诸位大将:李建复包美圣苏来等人,皆出场献唱,对民歌运动的启蒙与催生者致敬。

相关影片

【音乐有爱】20150829 - 现代民歌之父 - 杨弦
杨弦《民歌手》
乡愁四韵
杨弦《回旋曲》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音乐人口述历史. [2021-10-19]. 
  2. 左手写曲、右手针灸的现代民歌之父杨弦. 2016-05-18 [2021-10-19]. 中时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