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枸杞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枸杞根)

枸杞根,又名地骨皮

主治肺结核低热、骨蒸盗汗、肺热咯血、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枸杞根
  • 别 称:地骨皮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 目 :管花目(Solanales)
  • 亚 目:茄亚目
  • 科 :茄科(Solanaceae)
  • 属 :枸杞属(Lycium)

植物学史

枸杞根又称为"地骨皮",是茄科 Solanaceae, 枸杞属 Lycium植物的根,果实叫枸杞子。一般当作药材使用,有滋阴补肾之效。因此,实在称得上是物尽其用。而且长期食用枸杞或饮用枸杞茶,也不会有副作用。

形态特征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枝条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纵条纹,棘刺长0.5-2厘米,生叶和花的棘刺较长,小枝顶端锐尖成棘刺状。叶纸质或栽培者质稍厚,单叶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长1.5-5厘米,宽0.5-2.5厘米,栽培者较大,可长达10厘米以上,宽达4厘米;叶柄长0.4-1厘米。

花在长枝上单生或双生于叶腋,在短枝上则同叶簇生;花梗长1-2厘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向顶端渐增粗。花萼长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齿裂,裂片多少有缘毛;花冠漏斗状,长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骤然扩大,稍短于或近等于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顶端圆钝,平展或稍向外反曲,边缘有缘毛,基部耳显著;雄蕊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丝在近基部处密生一圈绒毛并交织成椭圆状的毛丛,与毛丛等高处的花冠筒内壁亦密生一环绒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弯,柱头绿色。

浆果红色,卵状,栽培者可成长矩圆状或长椭圆状,顶端尖或钝,长7-15毫米,栽培者长可达2.2厘米,直径5-8毫米。种子扁肾脏形,长2.5-3毫米,黄色。花果期6-11月。

生长习性

枸杞为多年生落叶灌木,栽培整枝后可成为小乔木。枸杞喜冷凉气候,耐寒力很强。当气温稳定通过7℃左右时,种子即可萌发,幼苗可抵抗-3℃低温。春季气温在6℃以上时,春芽开始萌动。枸杞在-25℃越冬无冻害。枸杞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在干旱荒漠地仍能生长。生产上为获高产,仍需保证水分供给,特别是花果期必须有充足的水分。长期积水的低洼地对枸杞生长不利,甚至引起烂根或死亡。光照充足,枸杞枝条生长健壮,花果多,果粒大,产量高,品质好。枸杞多生长在碱性土和砂质壤土,最适合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上栽培。

物种分布

枸杞种植分布于我国河南、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以及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我国枸杞著名产地为宁夏、甘肃和青海等西部地区。在我国除普遍野生外,各地也有作药用、蔬菜或绿化栽培。

化学成分

地骨皮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以及有机酸等成分,也有少量黄酮类、萜类及甾醇类化合物存在。

生物碱类化合物

地骨皮中含有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生物碱成分,主要为酰胺类生物碱、环肽类生物碱、莨菪烷型生物碱和哌啶类生物碱等。其中酰胺类生物碱为主要成分,已分离得到的有地骨皮甲素、地骨皮乙素、枸杞酰胺、反式-N-二氢咖啡酰酪胺、反式-N-阿魏酰基去甲辛弗林、反式-N-咖啡酰酪胺、顺式-N-咖啡酰酪胺、反式-N-阿魏酰酪胺、反式-N-对羟基香豆酰酪胺。环肽类生物碱主要为 Lyciumin A、B、C、D;莨菪烷型生物碱主要为东莨菪碱、阿托品;哌啶类生物碱主要为荞麦碱及6-脱氧头孢菌素除上述成分外,地骨皮中还含有甜菜碱、胆碱、1,2,3,4,7-五羟基-6-氮杂双环[3,3,0]辛烷、1,4,7,8-四羟基-6-氮杂双环[3,3,0]辛烷、色氨酸衍生糖苷、1β-氨基-3β,4β,5α-三羟基环庚烷以及 14 种打碗花精(Calystegine A3、A5、A6、B1、B2、B3、B4、C1、C2、N1、A7、B5,N -Methyl -calystegine B2、N -Methyl -calystegine C1)等生物碱类化合物。

有机酸及其酯类化合物

地骨皮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如亚油酸、亚麻酸、蜂花酸、肉桂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紫丁香葡萄糖苷、地骨皮苷甲、阿魏酸二十八酯、4-甲氧基水杨酸、烟酸、玉米黄素二棕榈酸酯 、(s)-9-羟-10E,12Z-十八碳二烯酸以及(s)-9-羟-10E,12Z,15E-十八碳三烯酸等。潘姝在地骨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枸杞醇甲、枸杞醇乙,二者为首次在枸杞属中发现的羟烷基阿魏酸酯类化合物。孟令杰等分离得到两种新的天然产物 3,4-二羟基苯丙酸和 3,4-二羟基苯丙酸甲酯。

苯丙素类化合物

地骨皮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有香草醛、异香草醛、滨蒿内酯、莨菪亭、东莨菪苷、Fabiatrin、对羟基香豆素、枸杞木质素 D、枸杞苯丙素 A、(- )- 南烛木脂素酚-4,9'-二 -O- β- D- 吡 喃 葡 萄 糖 苷 、intapilosin I、cedrusin、smiglabrol、lycifurano ne 以及具有抑菌作用的 (+)- Lyonimsinol- 3- alpha- O- bata- D- glucopyranoside 等。

蒽醌类化合物

魏秀丽等从地骨皮中分离得到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李友宾等从地骨皮中分离得到 2-甲基-1,3,6-三羟基-9,10-蒽醌和 2-甲基-1,3,6-三羟基-9,10-蒽醌-3-O-(6'-O-乙酰基)-α-鼠李糖基(1→2)-β-葡萄糖苷。

其他化学成分

除上述成分外,地骨皮中还含有柳杉酚、东莨菪素、草酸钙、牛磺酸、北五加皮苷 M、2',5-二羟基-6,7,8,6'-四甲氧基黄酮以及以正十三烷和正三十三烷为主的具有15~33 个碳原子的正烷烃等。

临床应用

  • 1、治疗高血压病 每日用鲜枸杞根皮或全根2两(干品1两),水煎2次分服,连服30天为一疗程。观察1~3期患者36例,显效(按1964年兰州心血管会议拟订标准)20例,有效5例,无效11例。其中I期3例全部有效;Ⅲ期疗效最低,有效率62%。疗效出现时间最快4小时,最慢7天。全部病例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体位性低血压及其它副作用。
  • 2、治疗青年扁平疣掌跖疣泛发性湿疹 地骨皮制成10%注射液,每次用2~3毫升,加自血2毫升,肌肉注射,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如未痊愈亦可继续一疗程。曾治疗青年扁平疣7例,6例痊愈,1例好转,皮疹大部消失;泛发性湿疹12例,痊愈9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的经2~4次治疗即有明显好转,5~6次即愈。个别注射后不久感觉轻度头痛面部潮红
  • 3、治疗牙髓炎疼痛 取地骨皮1两加水500毫升,煎至50毫升,过滤后以小棉球蘸药液填入已清洁之窝洞内即可。经治11例,均有明显止痛效果。有的用药后1分钟即止痛。
  • 4、治疗疟疾 取鲜地骨皮1两,茶叶1钱,水煎后于发作前2~3小时顿服。试用于150例患者,其中145例均控制发作,有的服1剂即见效。

[1]

常用偏方

  • 1、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 2、治热劳:地骨皮二两,柴胡(去苗)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 3、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 4、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 5、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 6、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 7、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 8、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 9、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 10、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 11、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汤)
  • 12、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半两,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 13、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 14、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 15、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一钱,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 16、治气瘘疳疮,
  • 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为细末,每用纸燃蘸絍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二钱,无时,日进三服。(《外科精义》应效散)
  • 17、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钤方》)
  • 18、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 19、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 20、骨蒸烦熟(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和匀后。每取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 21、肾虚腰痛: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 22、赤眼肿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进盐一两,再煮成二程式,频用洗眼和点眼。
  • 23、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净,捣取自然汁。无汁则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点酒,饭前温服。
  • 24、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 25、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
  • 26、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过。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 27、妇女阴肿或生疮: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 28、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
  • 29、足趾鸡眼,作痛作疮:用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涂。
  • 30、目涩有翳:用枸杞叶、车前叶各二两,捣出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眼,不过三、五次,即见效。
  • 31、五劳七伤,房事衰弱:用枸杞叶半斤,切细,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枸杞子(地骨皮)

枸杞子,味甘、苦,气微温,无毒。甘肃者佳。入肾、肝二经。明耳目,安神,耐寒暑,延寿,添精固髓,健骨强筋。滋阴不致阴衰,兴阳常使阳举。更止消渴,尤补劳伤。

地骨皮,即枸杞之根也。性甚寒凉,入少阴肾脏,并入手少阳三焦。解传尸有汗肌热骨蒸,疗在表无汗风湿风痹,去五内邪热,利大、小二便,强阴强筋,凉血凉骨。二药同是一本所出,而温寒各异,治疗亦殊者,何也?盖枸杞秉阴阳之气而生。亲于地者,得阴之气;亲于天者,得阳之气也。得阳气者益阳,得阴气者益阴,又何疑乎?惟是阳之中又益阴,而阴之中不益阳者,天能兼地,地不能包天,故枸杞子益阳而兼益阴,地骨益阴而不能益阳也。然而,二物均非君药,可为褊裨之将。枸杞佐阳药以兴阳,地骨皮佐阴药以平阴也。

或疑枸杞阳衰者,尤宜用之,以其能助阳也。然吾独用一味煎汤服之,绝不见阳兴者,何故?恐枸杞乃地骨皮所生,益阴而非益阳也。曰∶兴阳亦不同也。阳衰而不至大亏者,服枸杞则阳生。古人云∶离家千里,莫服枸杞。正因其久离女色,则其阳不衰,若再服枸杞,必致阳举而不肯痿,故戒之也。否则,何不戒在家之人,而必戒远行之客,其意可知矣。然则吾子服枸杞而阳不兴者,乃阳衰之极也。枸杞力微,安得有效乎。 [2] 或问地骨皮治骨蒸之热,用之不见效者,何也?夫骨蒸之热,热在骨髓之中,其热甚深,深则凉亦宜深,岂轻剂便可取效乎,势必多用为佳。世人知地骨皮之可以退热,而不知多用,故见功实少耳。曰∶黄柏、知母,亦凉骨中之热也,辟黄柏、知母,而劝多用地骨皮,何也?不知地骨皮非黄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虽入肾而不凉肾,止入肾而凉骨耳。凉肾必至泻肾而伤胃;凉骨反能益骨而生髓。黄柏、知母泻肾伤胃,故断不可多用以取败。地骨皮益肾生髓,不可少用而图功。欲退阴虚火动、骨蒸劳热之症,用补阴之药,加地骨皮或五钱或一两,始能凉骨中之髓,而去肾中之热也。

或问地骨皮用至五钱足矣,加至一两,毋乃太多乎,恐未必有益于阴虚内热之人耳?不知地骨皮,非大寒之药也,而其味又轻清,如用之少,则不能入骨髓之中而凉其骨。大寒恐其伤胃,微寒正足以养胃也。吾言用一两,犹少之辞,盖既有益于胃,自有益于阴矣。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枸杞根)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枸杞根腐病


相关视频

煲枸杞根汤,增强免疫力


相关视频

枸杞根腐病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