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工人文化宫附近的民族路上,是两座毗邻的意大利式小楼。故居为梁启超自己设计的意式二层小楼,为家居用。梁曾在此会晤蔡锷等人,共商讨袁大计。饮冰室书斋,在他原寓所西侧,由意大利建筑白罗尼欧设计,为一幢灰色两层洋楼。

基本情况

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饮冰室主人,是康有为的门生和得力助手,致力于维新变法,是维新时期的风云人物。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没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2]。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

视频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 相关视频

梁启超故居为何取名“饮冰室”
梁启超:一生家国梦 几代赤子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