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桥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桥段

来自 汉语词典 的图片

名称 桥段

用语名称 桥段

用语出处 文学作品

相关条目 死亡Flag

国家/地区:

桥段文学作品创作的一个术语。 [1]

简介

桥段bridge plot桥段来自英语,指很多人都已使用过的情节、环境、人物关系等作品中的因素。首次使用者已不可考证。与梗不同的是,桥段更多地是一种抽象的、人物关系、行动的概念,而梗则是直接、明显地将其他作品中的东西拿过来(参考《十万个冷笑话》)。与此同时,桥段更多的是一种情节的模仿,这种情节的模仿往往不是简单的一时一地的一致,而可能持续很多章节。

利弊

使用桥段过多,就会使观众很容易猜出后面的剧情,显然影响了作品的趣味。但是,桥段既然能生存下来,必然有其合理性(塑造人物性格、展示矛盾等方面的),如果善于应用,其效果肯定要比故意避开桥段要好许多。反复地故意避开,同样也会让观众猜出结尾。

常用小桥段

  • 关于死亡的,参考死亡Flag,这里不再介绍。
  • 失忆参考失忆
  • 年龄差距较大的兄弟姐妹,需考虑未婚先孕的可能性(即实际是父子等)。
  • 主角跳崖、跳水等往往不会死,只要没看见尸体(看见了也可能活,但概率小)。
  • 执教差班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时往往会遇到学生布置的大量陷阱,如果是男主,则可一一破解。
  • 一个小团体内如果出现了争执且没能及时化解(必须是强势一方低头认错),则弱势一方很可能出问题。(一般是出走、离心,然后为对方所利用,或者为证明自己孤身前往被杀)因此,作为团体的领导,千万不要说“让她自己冷静一下就好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 好人集团内部矛盾后期/或一方死亡时都会冰释前嫌(导致叛变的不在此列)。
  • 如果主角的团体超过五人,则几乎必然有敌人的(或无意中的)卧底。
  • 前期就挑战boss的人会死得很惨,也可能是被boss折服并加入反派。
  • 痛苦地冲出门,往往会出问题(车祸为主),但不一定。
  • 死者往往说不完该说的话,或者遗言被曲解。
  • 听到噩耗的时候女人手里的东西会掉下来(一般会碎),人会昏倒。
  • 夫妻吵架肯定会摔碎一些东西。
  • 着急地离开往往会丢东西,然后被人顺着东西找到(某些电影中仅仅是表现着急的一个工具)。
  • 好人一方的人性格大变(即使是变好)也不是好现象,可能是被控制/变心/卧底。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在此列。同理,好人突然向坏人缓和也不正常。
  • boss身边的保安有可能才是真的boss(现实中彼得大帝就这么做过)。
  • 逃跑时往往有人会受伤,然后说“你们先走,别管我”。
  • 逃跑时很大几率有人摔倒,女人摔倒的几率尤其大。
  • 女人呕吐一般是怀孕或绝症
  • 男主如果是富人,他的爸爸经常喜欢留情(如济南夏雨荷)。
  • 如果和一群不认识的人被邀请参加活动,当心暴风雪山庄
  • 在静悄悄的秘密行动时,总是容易碰到东西发出声响,惊动敌人。
  • 自以为潜入成功时,往往敌人早有准备,一般是在目标物品周围或者离开敌人基地时。
  • 当歹徒劫持了人质时,会有人主动/被歹徒要求替换,那个人一般是让歹徒开始堕落的人。但一般到这个阶段,那个人也不会死了(或选择自杀)。

剧情安排

作为全文的情节安排,这已经超出了桥段的范畴,但为了方便大家,在此一并列出。

  • 麦琪的礼物:好友/夫妻/父子间牺牲自己帮助对方,但由于不知情的牺牲,使得帮助变得无效了。
  • 最后一片树叶:一个/群人坚持活下来,但发现支撑自己的东西原来是假的。
  • 警察与赞美诗:一个想改邪归正的人反而被排斥。
  • 围城:你所渴望的恰恰是别人讨厌的,你获得了之后,反而更痛苦。
  • 大话西游:在没有能力的时候收获了爱情,但在能力大成的时候妻子却死了/走了。
  • 十二猴子:本想穿越回去改变悲剧,反而是造成了悲剧。穿越题材常用(因为不能改变历史)。

侦探小说十条禁令

1928年,著名作家伦纳德·诺克斯发表了这一原则,成为古典侦探小说的标准,但现在已有很多人违背这一原则。

  • 不建议一个房间有多条暗道。
  • 侦探本人不能是罪犯。
  • 不准有魔法、超自然元素。
  • 不准有武侠元素(即常人理论上能做到的功夫动作)。
  • 凶手必须在开头介绍过的人物中,且他的心理禁止过多描写。
  • 不建议使用复杂、高科技的杀人手段,因为没人能想到。
  • 侦探不能使用直觉、偶然。
  • 侦探不能谈论过多的无关线索。
  • 如果不做提醒,不能出现双胞胎。
  • 侦探的助手应该完整地呈现自己的错误考虑。

参考来源

  1. 桥段, 漫画家,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