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校雠通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校雠通义》,目录学著作。章学诚撰。原稿4卷,后遗失第4卷,就成为现存的《内篇》3卷,清道光十二至十三年(1832—1833)章华绂刊于大梁。1922年吴兴刘承干所刻《章氏遗书》本,增有《外篇》1卷,包括章氏论文21篇。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依刘氏刻本标点印行。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重民《校雠通义通解》,以为《外篇》21篇论文与《内篇》关系不大,予以删去,另代以附录1卷。附录一《章学诚目录论文选》,选他有关目录学方法论文5篇;附录二《章学诚大事年表》,专辑有关章学诚学术研究和目录工作活动的资料。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理论的总结性著作,反映了章学诚的目录学系统思想。主要有3个方面内容。1.图书资料、学术研究与目录的关系。提出著名的“六经皆史”主张,打破封建经典的偶像,提高了图书资料的价值,给予图书资料在学术思想研究中以正确的地位。把整理和保存图书资料的工作看成是学术思想研究的基础。为了给学术研究提供正确的、系统的材料,把目录学的任务规定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2.目录学系统思想。指出,治目录学的人应先明大道,即要认识图书目录事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原道篇》阐述了图书目录的起源和发展,认为古代官学合一,私人没有著述。春秋以后,方冲破学术在官、图书官守的制度,目录工作进一步发展起来,到汉代由刘向父子完成了系统目录。《七略》中《辑略》的编纂,“最为明道之要”。东汉三国以后,由于学术发展和图书状况的变化,冲破了《七略》的分类体系,产生四部分类法,是历史的必然。为增强四部法辨章学术的功能,目录工作者需着力编写分类的大小序。3.发挥分类著录辅助法——互著别裁的功用。互著与别裁,是两种科学的著录方法。元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已经使用,明祁承邺在《庚申整书例略》中多有论及,但直到章氏,才对这两种方法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互著法是把一书不避重复地著录在两个类目之中,主要是在“书之易淆者”和“书之相资者”的情况之下。“书之易淆者”是指一书虽只有一个主题,但和两个类目都有关联;“书之相资者”是指一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就必然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目相适应。在一书两用的情况下,则以互著法重复著录。别裁法是把原书著录在主类中,而把书中与他类可以“互通”和“两用”的部分,裁篇别出,著录在相关的类目中。在裁出的篇章之下,标明子注,以“申明篇第之所自。”互著与别裁,作用相同,方法相似,二者的界义是:“权于宾主重轻之间,知其无庸互见者,而始有裁篇别出之法。”

王重民对本书的通解,相等于讲疏,逐段分析每条内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帮助读者对原著有较深刻的理解。遇有生疏的文字和典故,也作了适当的解释。其中既有训释,又有议论,有纠谬,有考证,是阅读原著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作者介绍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中国史学家、学者。浙江会稽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一生穷困窘迫,精研文史。先后主讲武定书院、清漳书院、敬胜书院、莲池书院、文正书院,撰有《天门县志·艺文考》、《和州志·艺文书》、《永清县志》、《校雠通义》、《文史通义》、《亳州志》、《史籍考》等著作。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视频

校雠通义 相关视频

章益国: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隐秘面(一)
章益国: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隐秘面(二)

参考文献

  1. 文献的定义是什么,有途网,2020-06-19
  2. 专著和学术论文,豆丁网,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