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继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1964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昆剧表演专业。国家一级演员。曾习武生,后工副丑行。得徐凌云、周传瑛、华传浩、郑传鉴等亲传。
生平简介
1946年生于苏州,8岁学习书画,12岁学 苏州评弹,13岁改学昆曲,工丑行。得到昆曲耆宿徐凌云的指点,又从王传淞、周传瑛、华传浩、沈传芷、郑传鉴等“传”字辈老师学艺。后拜入王传淞门下,专工副及丑。所演剧目皆有乃师风范,塑造人物均能自成一格。2002年,荣膺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促进昆曲艺术奖”。
毗邻古刹寒山寺的苏州艺术学校,被称作昆曲艺术接班人的摇篮。五年前,“小兰花”们从这里走出,如今已在舞台上崭露头角;而今,又一批年轻学子坐到昆曲课堂里,与古老的艺术进行着“亲密接触”。最近,学校里出现了一位“新”老师,就是专门冲着“昆曲班”的这些孩子们来的。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林继凡。
林继凡12岁时,江苏省戏曲学院评弹班来苏州招生,也许是天生的禀赋加上生性活跃,他被录取了。祖父不知道这件事,林继凡临走前才告诉了家人。大家都傻了:家里都是读书人,这回却出了个“说书先生”。祖母断言:“这孩子只是觉得好玩才去的,他很快就会回来的。”不料,林继凡从此“一去不复返”。初学评弹,后改学昆曲,随后成了江苏省苏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的前身)的演员。
林继凡的夫人顾湘是常熟人,祖父顾秋芳是评弹艺人。顾湘从小热爱评弹艺术,与林继凡一同考入江苏省戏曲学院,改习昆剧,工旦行。两人一起跟着浙江婺剧团学了《僧尼会》,也就是《双下山》。在后来于苏州举行的全国昆剧会演中,要求学生也要汇报演出,两人又一起合作演出了这出戏。当时有很多名家在场,俞振飞、徐凌云,还有“传”字辈先生。看了戏,好多老师都喜欢上了这个“小花脸”,连俞振飞也知道江苏有个林继凡。徐凌云老先生更是兴奋得不得了:“这个孩子太好了,是个学丑的好苗子,马上叫他到我住的地方,我要教他一个戏。”林继凡去了。《昆剧演出史稿》一书中有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剃光头的在跟徐凌云学戏。那个“光头”就是林继凡。这一年,林继凡才14岁。徐凌云给林继凡说的是《绣襦记》“卖兴”一折戏。林继凡说自己丑角戏真正的开蒙老师就是徐凌云。会演结束后,“传”字辈名丑王传淞、华传浩老师也把林继凡叫到一边说:“你要好好学丑!”就是在那次会演中,王传淞相中了林继凡。
丑角巨匠、《十五贯》中扮演娄阿鼠的王传淞,门下从不纳徒,除非他发现对方是块“值得雕琢的玉”。看了林继凡演的戏,王传淞一下子被打动了,“这孩子长得标致,嗓音脆亮,演得伶俐,是块‘大料’!”他的审美标准与众不同:昆剧的丑角并不非得长得“歪瓜裂枣”,相反,应该找条件特别好的人来演。王老认准了林继凡:像这样既标致又聪明的小花脸,将来肯定有出息。王传淞当时已60多岁,还活跃在舞台上,他开始教林继凡学丑行的很规范的程式。经过20多年的学艺,林继凡终成正果。 “昆曲名丑王传淞和我坐茶馆时说过,优秀演员一出场就能使九龙口(表演中心区)显得充实起来。如今,他的弟子林继凡朝九龙口走来,还没有走到就以其生动的表演充实了九龙口。我爱看这位演员的表演艺术……”1982年5月1日,林继凡在南京演出《游殿》(饰法聪),著名美学理论家王朝闻看后极为兴奋,连夜走访林继凡,并通宵达旦地写下了一篇5000字的戏评,赞扬林继凡把法聪这个年轻和尚刻画得入情入理、新意盎然。
同年5月,76岁高龄的王传淞决定破例收林继凡为徒。于是,在王老教过的很多学生中,林继凡成了他唯一的入室弟子。在拜师会上,王传淞语重心长:“希望你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依然要像过去那样,不要学我王传淞,而是学我王传淞怎么去演剧中人。”林继凡始终遵循王老师这种创造人物的方法,一个戏一个戏地琢磨,然后把它化为自己的东西。身怀绝艺的老艺术家倾囊相授《十五贯》、《游殿》、《议剑》等20多出传统昆剧,林继凡一一继承了下来,并有不少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回忆那段师生情缘,林继凡说:“这是我的幸福,终身受益。”
“丑”到极致便是“美”
就像他塑造的角色“法聪”一样聪明的林继凡,除了向老师学习以外,还善于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从小就经常被祖父带到书场去听书,进戏校又初学评弹,业余时间除了画画,林继凡多年来最大的爱好便是听书,使他深谙评弹艺术的渊博。他深知:昆曲和评弹本来就相通。为了把评弹中的“活口”融入昆曲丑角的表演中,林继凡就经常向评话大师金声伯讨教,金先生则热心地为他的角色塑造和表演出了不少好点子。
《十五贯》里的娄阿鼠,《长生殿》中的高力士、酒保,《水浒记》中的张三郎,《芦林》中的姜诗,《狗洞》中的假状元,疯僧济颠,奸臣阮大铖……在舞台上演了四十年丑角的林继凡,为观众创造的却是美,追求的是审美情趣的最大化。他所扮演的角色或机敏,或灵巧,或正直,或诙谐,或奸诈,或贪婪,无不出色。观众都说:“林继凡演的丑戏,只只好;塑造的人物,个个活。”其中,他的代表剧目、享誉剧坛的“丑”戏―――《游殿》、《活捉》、《芦林》、《醉皂》、《议剑》等,以脱俗的气质和精到的“笔墨”广受欢迎。究其因,既与他长期在王传淞老师指点下得其韵味有关;又与他长期从张辛稼先生习画有关;更与他注重修养,探求艺理有关。
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林继凡追求的不光是戏曲艺术本身,而是大美术的观念,是一切审美的、视觉的艺术。他始终牢记业师王传淞的教诲,不死学硬搬技艺,而是注重传神,讲究“神韵”,在艺术上不断创新,做到“动静皆戏”。他还注重修养,钻研艺理,执著地耕耘在他那小小的画室。但他画画绝不仅仅停留在修身养性的层面上,而是将绘画中悟到的理念运用在他的舞台表演中。在他看来,戏曲就如同把画笔延伸至舞台上,是流动的画面。长期以来,在他的表演和绘画中,始终渗透着对中国美学思想的追求,这也是他不论从事什么都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身为苏州人,与发源于家乡的艺术长相厮守了一辈子,林继凡深爱昆曲,也深爱苏州,他最大的心愿是为苏州的昆曲事业做点什么。十年前,林继凡就到过苏州艺校,为当年“苏昆班”学生、如今的“小兰花”们授艺;十年后的今天,苏州文化部门又把他请回来了。这一次,他把家也搬回了苏州,他说从此要在故土扎根了。为了苏州昆曲的未来,林继凡正全身心地投入“昆曲班”的教学工作,薪火相传的课堂成了他艺术人生新的舞台。
視頻
演出剧目
《南西厢记》、《燕子笺》、《连环记》、《十五贯》、《红梨记》、《水浒》、《东窗事犯》、《桃花扇》、《看钱奴》等。 所获奖项: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