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凌农林博览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凌农林博览园又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博览园建设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1]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种种质资源圃等,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

2018年9月,陕西省发布了“十一旅游门票优惠”福利:杨凌农林博览园门票价格9折。

景区简介

博览园建设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种种质资源圃等,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博览园是学校在整合科教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博物馆群,全面、系统地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就,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70多年的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农业科教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杨凌的几代农业科教专家收藏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动物、植物、土壤、昆虫标本(实物)和农史典藏,成为学校的重要科教资源。其中昆虫标本120万号,植物标本55万份,收藏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动物标本数十万号,其中富有农林专业特色的珍稀动物8000余件;线装古籍五万余册,为全国农林院校之冠,全国现存农业古籍300余种中该校收藏284种,其中善本文献20余种。

1987年,依托植物保护学院丰富的昆虫标本收藏,学校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昆虫博物馆,开始了标本资源保护、开放利用和科普教育新路子的探索。1996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该校考察后又批准立项建设昆虫博物馆二期工程,使昆虫博物馆和昆虫学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昆虫博物馆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单位”等,成为科学研究、教学实践、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并为宣传学校和杨凌示范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昆虫博物馆的建成为学校标本资源开放利用、服务教学和科研、开展科普教育树立了成功典范。

1999年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进一步整合和挖掘学科资源优势,建立集科研、教学、科普为一体的学科基地,保护和开放利用标本资源,展示农业科技成就,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在原昆虫博物馆的基础上,学校依托昆虫学、畜牧兽医学、植物学、土壤学和农业历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和优势,于2001年10月启动了博览园建设项目。

博览园是一个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和陕西省政府、社会各界、广大校友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关心、支持和资助。其中邵氏基金会捐赠500万元港币建设逸夫科技馆,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捐资400余万元建设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地方政府、各界友人还捐赠了大批展品,支持博览园的建设。

2006年11月博览园全面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成为学校的一个学科展示平台,主要服务教学和科研,并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先进科技与先进文化相结合,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通过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和丰富的标本、模型、实物、文物展览,形象、系统、科学地介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昆虫、植物、土壤知识和农业科技史,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向公众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目前博览园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以农业科技为主题的由五个专业博物馆组成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服务教学、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全面提升素质教育[2]方面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走进昆虫馆可以了解奇趣的昆虫世界,感受与万种蝴蝶共舞。一只小小的蝴蝶会像大熊猫一样成为稀世珍宝。轻轻一点屏幕,你就能听到马蜂轻嗡、蝉儿高唱、蚊子嗡嗡、蛐蛐唧唧……负子蝽破壳、蚊子吸吮等一件件形态逼真、造型可爱的光电模型,一只只五彩缤纷的昆虫演绎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昆虫世界。

置身动物馆,探寻动物世界的神奇奥秘,惊羡远古生物复活。大熊猫、羚牛、藏羚羊等数千件国家保护动物的标本及披毛犀、恐龙蛋化石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神秘植物世界,追溯万物生命源头。

踏入深厚土壤世界,感受五色土壤神奇;

中国农业历史馆帮你了解万年农业,探询农耕文化。

博览园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瀑布喷泉,蝶舞纷飞,鲜花怒放......这里蕴藏着人类繁衍生息的生物密码,这里是茫茫中华大地的绿色明珠,这里是农耕文化的中心画廊,这里是诞生传奇和神话的地方。

功能与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作为一个学科展示平台,主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并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先进科技与先进文化相结合,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不仅有丰富的标本、实物、文物和模型,还利用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形象、生动、系统、科学地介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昆虫、植物、土壤知识和农业科技史,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向公众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

1 、昆虫博物馆成为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基地

昆虫博物馆自1987年创建以来,经过18年的建设发展,总建筑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米。作为昆虫标本收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普宣传的学科基地,昆虫博物馆包括昆虫标本馆、科研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软件研发工作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览馆、温室、网室和室外园区,已成为全球最大、配套设施最全、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型昆虫专业博物馆。

昆虫博物馆主要承担了昆虫学课程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由于昆虫标本收藏量大、实验材料丰富、研究条件好、展览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昆虫学的积极性。依托昆虫博物馆教学实践基地,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昆虫学”已成为该校植保专业主干课程,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和精品课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成为部、省级重点学科;资源昆虫学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2 、博览园已成为多个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基地

博览园同时也是动物科学、生命科学、园艺、农学、林学等多个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在服务该校和兄弟院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外,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大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博览园现已成为昆虫学、畜牧兽医学、植物学、土壤学和农业科技史学等多个学科和相关专业的富有特色的教学实践基地和科研基地。

3 、博览园为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了场所

博览园拥有5个专业性很强的博物馆,从布展到日常维护及讲解都需要大学生参与,博览园与校学生处勤工助学中心建立了联系,为部分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机会,使他们得到锻炼和提高。

博览园是一个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和陕西省政府、社会各界、广大校友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关心、支持和资助。为此,博览园将在立足服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同时,突出博览园的社会公益性,实行低价门票价格方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面向公众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使其真正成为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视频

杨凌农林博览园 相关视频

俯瞰“最美的自然天堂”—杨凌农林博览园
最美赏花地,杨凌农林博览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