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于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于陛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杨于陛,明朝四川剑州(今四川剑阁)举人。公元1616年(明朝万历四十四年)起任昌黎知县数载,在任期间写有《宝峰寺纪游》,主修有万历版《昌黎县志》。[1]

人物简介

后来,他升任广西郁林(今广西玉林)知州、迁云南武定同知等职。在云南武定府同知任上,适逢云南土司普名声作乱,巡抚王伉杨于陛监察统理军事,兵败被俘,为国而死。追赠为太仆少卿,官府给他建了一座祠庙,题名“精忠”。

相关事件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文学吏治两擅其美”的人担任了昌黎知县,他就是四川剑州举人杨于陛。

杨于陛是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夏天到昌黎出任知县的。他到任后,“抚民训士,补缺兴废;文学吏治,两擅其美”。当时,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在知县楚孔生主持下编修的《昌黎县志》,已经问世快60年了,需要重修;他自任主笔,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将《昌黎县志》重修一新。据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的《永平府志》记载,由他主笔重修的《昌黎县志》,“笔削简尽,详略合法,仿佛龙门扶风遗意”(现仅清华大学图书馆有藏本)。后来,他升任广西郁林知州、迁云南武定同知等职。

杨于陛在昌黎任知县期间,比较重视昌黎的文化建设,开掘昌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几乎游遍了碣石山中的名胜古迹,留有不少记游和点景镌刻。他除专门考察五里营村西北的石佛洞,撰有《混沌洞记》之外,还曾到又名“宝峰寺”的水岩寺寻访古迹,撰有《宝峰寺纪游》,谈到:“余以丙辰夏,受命来尹是邑。莅治之明年春,事稍就理,欲搜古人遗迹,而览山川胜概。于是携二三僚友,登仙台之巅,吊湘子之庙。挹瀑布之泉,以脱其埃;掬龙潭之水,以豁其襟。已而,东望沧海,漭洋澎湃,与天无际,碧波黄沙,浮光似霓,恍出舄履之下。俯而眺之平冈长陆,虎伏龙蹲,荒蹊丛落,晻暧缘云,又皆在衽席之内。乃划然长啸曰:嘻!是真异境哉。无惑乎!人物之灵,龙蛇之神,与夫仙人释子,恢谲之观,咸附托于是也。观止矣!返而至其麓,有招提曰宝峰。一老头陀真山者实为本刹上座,长跪迓。余因至其中稍偃仰焉,以复其足力。周视之,断碑残石,皆唐开元间法物,而庙貌榱题则焕然新也。询其故?头陀曰:五代初邈,不可记忆。开国统一既逐胡鹿,兹地始复古职方氏。隆庆丁卯,狄复入寇,此寺片瓦寸株尽付之祝融回禄之烬矣。今皇帝二年,小释始以力募粗创其概,渐而金碧丹垩,以有今日。余闻之曰:噫!自辽、金、元腥擅此土,始终四百五十余年。当其时,山川如故,而人则贸贸然,忘其华也久矣。人伦日用之常,尚不可得而有,况有所谓山水登临之乐者哉?又安有谓尹兹土,而乐民之乐者哉?今海不扬波,仙灵安堵,登斯山也。见游民往来于此,以樵以牧,而无刍薪之虞。居民环处于此,或稼,或树,而遂生育之乐。近而瞰乎城市、官寺、屋宇,衣冠文物如此其盛。远而望乎边徼、城堞、楼橹、烽堠,关隘如此其固。若是者,孰使之然欤?余今日与二三君游以恣奇观,要不可不知所自,又不可无言以纪所自也。头陀即具石以请,余因撮其所与言之颠末书之。”

在游览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时,杨于陛挥毫命笔,在仙台顶千仞绝壁下题镌有“仰止”两字,在“南天门”处的解脱岭之上的峭壁岩面题镌有“凭岘一啸”、在黑鹰峪的瀑布泉题镌有“削壁流泉”等字。

此外,源影寺塔所在寺院失名,是他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主持重修寺院时,以塔下有井,而“水自有源,塔自有影”,定寺名为“源影寺”,使“源影寺塔”之名留传至今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