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信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杜信明(1888年 - 1965年),外文名:Flora E. Dodson,1888年2月23日出生在美国的肯塔基州(Kentucky)。1911年毕业于该州的一所女子师范学校,之后在当地任教师四年。1915年,杜信明蒙召献身为主作工,随即进入美南浸信会妇女宣道训练学校(即西南浸信会神学院的前身)接受造就,获取宣道训练学位。1917年,杜信明为美南浸信会传道部所差派,远赴中国宣教。

浸礼会分为英国浸礼会[1]、美国南北浸礼会、自由浸礼会、瑞典浸礼会、基本浸礼会等。各地方的浸信会教会都是独立、自主和自治,这是该教会的特色之一;各地区的浸信会联会(例如:中华基督教浸信会联会、香港浸信会联会、马来西亚浸信会联会等),并不是管理各地方浸信会的组织,其目的在协调及推动共同事工,各地方浸信会教会自由加入[2]

主政培贤女子神学院

杜信明抵达广州后,起初在培道女子中学担任教师,她循循善诱,以属灵真理栽培学生。惟当时培道刚由小学增办中学,校务工作困难重重。由于中国政局亦动汤不定,以致影响到学校,常有罢课风潮发生。杜信明作为一个外籍女教士,且初到中国,对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与风土人情尚未熟悉,故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有时甚至成为众矢之的。但杜信明毫不灰心,以坚忍柔和的态度对待好闹事的学生,以勤谨尽责的服务精神来处理日常的事务,遇困难时即祷告,终于化轻蔑为尊敬,化敌视为友爱,也赢得该校校长纪好弼夫人(殷爱新女士)和同事们的敬重。就在培道中学服务期间,杜信明利用归国度假之便攻读文学,于192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杜信明在华工作期间,花费精力最多、吃苦最多,成就也最大的,当属主政培贤女子神学院。她于1936年接任该院院长之职。次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随后日军飞机大肆轰炸广州。为了全院师生的安全,亦为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杜信明与其同仁于1937年11月将培贤迁往香港,随即于12月在港开学授课。自此培贤神学院由圣经师范科改为神道科和圣经科,学生人数由16人增至39人。正当院务日渐发展之时,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即侵占香港。作为院长,杜信明不愿离开培贤返国,但因为她是美国宣教士,遂被日军囚于赤柱集中营中。虽然她身陷囹圄,但仍然挂心培贤院务,千方百计地派人送信给该院教务长张飞霞女士,指示有关迁院事宜。1942年秋,培贤女子神学院西迁桂林,杜信明由于环境所限,未能与之偕行。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培贤迁回广州东山原址复课,杜信明乃于是年冬季重掌培贤院政。经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学院不但恢复旧观,教学水准亦大大提高,为华南、港、澳浸信会培养出不少优秀的女传道人材。

杜信明主掌培贤期间,除了倾囊倒出其丰富的神学知识外,也倾注出她那无私的爱,使培贤神学院充满了友谊、温暖,和乐趣。她以培贤为家,她的同事、学生都深受她的感染,以培贤作为她们的大家庭。师生们也都非常热爱、敬重她这位培贤的大家长。1949年5月,培贤女子神学院举行40周年纪念庆典,会后出版一期纪念特刊,其中刊载一位学生这样的话:“学院里的生活是温暖柔和的。慈爱的院长、师长和我们十数位姐姐、妹妹都是亲亲爱爱的。师长们不但关心我们的灵性,也常常爱护我们的身体。我们在这院子内像一个大家庭,是充满着神的爱和主基督耶稣的恩典。我愿意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过这样严谨有规律的生活,表示我爱培贤,记念培贤。”

另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下课后,我们真像一个大家庭。我们的生活是打成一片的。……在我们当中有着像慈母般的师长从旁诱掖,使我们更形亲切。我们不只外表显出亲热的情景,乃是从心坎里互相体贴的,且是以主的爱相互对待的。每一个同学的困难或重担,经济的需要,身体的疾病,灵性的软弱,都很坦白地说出。我们便彼此相助,并在主我们的父面前代求。”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培贤就像一个大家庭,杜信明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慈母,培贤的孩子们就像爱母亲一样爱她。1949年,杜信明因时局变化而不得不离开培贤,返回美国,但她的心从来没离开过培贤的学生和校友。她离世前那最后一封信函,就是写给培贤校友们的。她这样写道:“收到你们的礼物,很喜乐。当我把你们从远方寄来的糖果分给院里的同伴时,她们都很羡慕我……。希望你们为我代祷……,我也在祷告中将你们一个一个带到神的面前。想到有一天,当我们同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该是何等的快乐呀!”

除了对培贤女子神学院的杰出贡献之外,杜信明对文字宣教事业亦有很大的成就。自从1949年离广州后,她就在香港从事文字宣教工作,直到退休为止。1950年韩战爆发后,西方宣教士们纷纷归国。杜信明则坚持留在香港,一面在显理中学教授圣经课,一面编写福音单张,使之成为日后浸信会出版部的先驱。

晚年岁月

1953年,杜信明罹患癌症,医生根据医院的检验结果,认为她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但由于杜信明的信心与神的大能,竟至逐渐恢复健康。病愈之后,她继续专心致志,从事文字事奉的工作。她自己在工作方面勤谨尽责,一丝不苟;她也热切地期望与她共事的人像她一样。她为人刚直不阿,不苟言笑,貌似严厉,心实温和,博学多才,却很虚心。她说话很直率,有时会开罪人。但凡了解她个性的人,都知道她的话绝无半点恶意。虽然杜信明生活严谨,工作严格,却很有人情味。她很念旧,很能体贴人,很关怀同工的身体和家人,也很乐意帮助人。即便年事已高,仍常常流露出赤子之心。

杜信明于1958年3月退休回国,归途中在罗马不慎摔倒,造成臀骨骨折而不得不在罗马留医十四个月。回到美国后,因骨折不能完全复原而使她长期遭受很大的痛苦,曾数次实施手术冶疗,但仍无法使她的臀骨复原,必须要借助两根拐杖才能行走。晚年时进入老人之家,心中仍然念念不忘中国的友人,常常写信勉励他们,并为他们祷告。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她如此说:“中国大陆有六亿中国人,世界其他地方有二千五百万中国人,我们应当关心他们的灵魂,常为他们祷告!”1965年5月22日,杜信明因在医院进行手术割除癌症时,不治而逝。弥留时她对守候在身边的密友说:“我已经准备好,现在可以安然返回神的家了。”

在杜信明的追思礼拜上,一位与她共过患难的牧师论及她的一生时,引用保罗的话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提后4:7-8)。“华冠悬待凯旋人”这句话,对于杜信明来说,诚然是当之无愧。杜信明离世后,培贤校友会为她举行了一个追思祈祷会。当大家一起缅怀老院长时,皆深有同感:杜信明女士实在配称为培贤的慈母,她对培贤的贡献与爱心,永存在培贤校友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福音东传_英国浸礼会在华布道事业论略,道客巴巴,2020-05-31
  2. 浸礼会介绍,恩典论坛,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