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村庄(5)(寒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村庄(5)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村庄(5)》中国当代作家寒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村庄(5)

如果一支笔就能够写出一座完整的村庄,那说明这座村庄是贫瘠的!

但凡把笔伸向村庄,都是因为它的美好,是的,“美好”,多么温暖的词语!如果我们能够让欲望少一些膨胀,多沐一些乡野之风,如果坐在那些高楼商厦或站在急驰的列车里还能停顿一下回首一下,那么我们都会想起自己的村庄,我们都有那么一座藏在心里的村庄。即便是你改了户籍,成为城里人,把自己打扮的油头粉面,也改变不了山里的空气和庄稼养大的你,改变不了融在血管里的泥土气息,这是本性,就像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灵一样,生来都应懂得感恩!

这青山绿水的村庄不好吗!?我相信每个离开山里的远方人,到了暮年都是想要回到山里,譬如我,因为那是根!

我的村庄坐落在皖南的一个山区,四面靠山,山并不高,就像方方正正的水稻田般。一条宽阔的公路把村庄分成两部分,村庄安静祥和,紧靠村沿东面和西面各有一条河流,把村庄和庄稼滋润的更加葱绿,到了村尾又汇成一处,流经其它村庄。

都说用我们村里的酒曲制成的米酒香甜可口、甘醇清冽、韵味悠长,说着说着都有些醉意了。制酒曲的花,我小时候和爷爷还种过呢,成熟的时候把它们剪下来晾干卖给村里的酒曲作坊,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这其中的调料用量火候必是隐秘的数据,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庄里的土地与别的地方不同,长出的酒曲花格外的香甜,所以酒曲一直闻名畅销,衍生米酒文化。

每座村庄都是有自己的秉性脾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说的自然是有道理的。就连村庄里的鸡鸣狗吠也是如此,它们的每次鸣叫,甚至蚂蚁的迁移,都是因为村庄发出了动静,有了气候的变化,哪怕是丝毫的风卷。江南的空气是温润的,而我的村庄却格外的温润,清新。早起的时候会看到那些雾岚从山坡树林里升起,宛若仙境。这时候如果出门走一圈,看到是每片叶,每颗庄稼都会挂着露珠,晶亮晶亮的,微风吹过,甚至脚步稍重一点就会滴落到土地上,而走回屋檐下轻轻的一跺脚,自己的眉毛上也会滴落两滴水珠呢。

村庄的四月是极美的,满田畈的油菜花,满山坡的桃花梨花喇叭花……七彩斑澜,鸟鸣啼唱,所以在村庄里刮起来的风都是带体香的。花香,泥土香,青草 香,山茶香,酒曲香,炊烟香,乡音香,还有各种生灵牛羊的呼吸揉合在空气里,那就是村庄的体香,倘再落下几场江南雨,会更加浓郁稠密,不信,可以拿一张纸放在空中,让风吹过然后放在鼻子上,定是有香味。不出村庄自是不觉得,如果许久未归,临近故乡,老远吹来一阵风,闭上眼睛,只用鼻子都是可以回家的。如我,在外漂了十几年,总是忘不了那片泥土带来的欢愉和沉静,那些蓠芭桩,蜘蛛网,葛藤……交织乱生,却乱的有味道,所以我骨子里早已被庄里的气味填满,实在看不得城里的有些东西,说我故作姿态也好,说我酸味横生也罢。

村庄里至今保留着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散落在村里的青石巷道,被风雨洗磨的油光锃亮,从上面走了多少人才能走成这般厚重!踩在上面总感觉有些粘稠,其实是自己不愿把脚步放快。巷道两侧的墙面黛青斑驳,像一位老者,捋着白白的胡须在娓娓诉说。村庄因酒曲而闻名,所以酒曲作坊全都被保留了下来。有一条沟渠横穿村中,沿着人家一路流到田畈,虽说是沟渠,但里面的鱼多着哩,小时候只要是想吃鱼了,那是很方便的事情。抬头仰望,高耸的马头墙在阳光下拽着院落里探头的桃花或梨花,熠熠生辉,仿佛一下子身临前朝,穿着大褂坐在这院外支起摊子,大声吆喝着”卖酒曲喽“。

近几年,政府把村庄作为旅游景点开发,与周边的一些景区连成一线,新建了富有古韵的凉亭和立起高高的牌坊,把老房子也修复了一番,在各报刊和网站大力的宣传。若在气候适宜的时候,游客也是有一些的,架起他们的长枪短炮,记下村庄里的每一处风景。对于政府的举动,我喜忧参半,高兴的是有更多的人认识我的村庄,而我担心过度的挖掘会不会改变村庄,比如纯朴比如民心。最近一次回村庄,我走在那条把一些水稻田改成的水泥路上,看见两位村里的老人坐在上面静默不语

在村庄的土地上,一茬一茬植下种子收回庄稼,一年一年养育乡民和生灵,让烟火一天一天,一代一代的延续下来。可是现在年青人都涌向城市,我不知这样是对是错,因为我也站在这个队伍里。我时常迷惑着,是这片土地给我们不够多?还是我们根本就看不上村庄赠予的财富?不仅是土地,丛林、河流、生灵……甚至乡音都瘦了淡薄了。人间的事物都是这样的,需要不停的去捣腾它们,才能显得有生机,才能生生不息,而村庄和土地更应如此。

我们是一只只候鸟,一只带着一只,朝着天边飞去。都说村庄会老,其实村庄还静静坐在那里,只是时光装不下那些旧东西了,比如石磨天井犁耙蓑衣、打稻桶……比如年迈的耄耋老人

但这仍是一座很美的村庄,我定是要回去的!

[1]

作者简介

寒池,笔名寒池,安徽池州人,安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