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石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Cova讨论 | 贡献2021年3月26日 (五) 21:3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石樵
Lí Tsio̍h-tsiâu[1]
英文名 Lee Shih-chiao
出生 (1908-07-13)1908年7月13日
台北厅新庄支厅
逝世 1995年7月7日(1995-07-07)(86岁)
美国纽约州雪城
国籍 日本(1908-1945)
台湾(1945-1995)
民族 台湾人
语言 台语、日语、华语
教育程度 东京美术学校、台北师范学校
职业 画家

李石樵(1908年-1995年)身为“台阳美术协会”八位创始人之一,李石樵可以说是油画的大师,许多知名艺术家都曾带著作品去请求他指点。1908年出生于台北,1923年进入台北师范学校,受教于石川钦一郎,开始接触正规美术教育,1927年,年仅19岁便以《台北桥》入选第一届台展。并在石川钦一郎的引荐之下赴日就读东京美术学校,1933年《林本源庭园》入选日本帝展,成为台湾画坛一颗闪耀的明星,1935年《闺房》获台展西洋画科推荐级画家荣誉,1943年获新文展(帝展改制)“无鉴查(免审查)”资格,为第一位获此殊荣之本省籍画家。又因获奖连连,声名鹊起,间接地成为台湾美术运动中隐身的健将[2]

生平

1923 年考入台北师范学校,受教于当时任职该校的美术老师石川钦一郎,在年少的李石樵心中,觉得老师的作品高不可攀,但石川老师对他在绘画兴趣上的启迪却意义深远,加上他喜欢参加老师、学长组成的假日写生会,使其绘画有长足的进步。

十九岁即以〈台北桥〉一作入选台展,使李石樵往后有兴趣向艺术之路迈进。1929 年到东京,虽经三度应考才考入东京美术学校,终得一偿宿愿。后因家庭遭逢变故,也使李石樵经历许多家庭方面与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但终能排除万难,得以在日本及台湾官方展览中一露头角,并于 1941 年获得第一位日方办文展的“免审查”资格,这是台籍画家当时无上的光荣,长久的努力终有回报。

台湾光复,对画家而言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由于大量大陆人士来台,使台湾社会中产生了不一样的风貌,李石樵在画作中也描绘、反应了这种社会现象。他一辈子创作不断,经历过日据时代的风发意气、光复后早期的困顿窒碍,终能秉承艺术道德为一贯圭臬,除了费时多年探讨抽象绘画,晚年复归于写实,画风变化多端。

故居

李石樵于15岁搬离新庄郡新庄街(今新北市泰山)的家,后来房屋被经营木材工厂的黄家买去,但是交易时黄家并不知道买的是李石樵故居,直到无意间看到李石樵名列于在土地权状上所有权人,才发现三合院竟然原属这位知名前辈画家的家族。黄家买下李石樵故居后,决定把工厂建在三合院周边,不破坏建筑本体,形成三合院隐身于工厂间的特殊状况。李石樵故居推估是在1900至1905之间落成,可能是出自当年知名工匠吴水吴海同之手。后来因为被纳入塭仔圳重画案的范围,黄家为了保护古迹,向文化局提出申请,才让李石樵故居被知道。[3]

2016年3月11日,泰山李石樵故居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4]

作品介绍

李石樵 作品

图片来自台湾艺术家
三美图 1975年
油彩‧画布
尺寸:100 x 80 公分
作品说明:此画曾为华南银行选印在火柴盒上,并引用李石樵的话:“绘画绝不允许捉摸不到的作品存在,画维纳斯就必须能抱住她。”之后,此画引起有关单位的关心而遭停印。基本上,问题不在于画中之裸体女人,而是公然印有“抱住她”的字眼,为当时政策所不容。李石樵同类作品大抵起源于希腊神话,以此题材呈现三人手搭肩背相连而出现正、反、侧的构图方式,但此作并无西洋画家所强调之神话意涵,重点明显倾向概念性的画面结构,且人体描绘量感高过质感。如从正确之人体解剖来看此作品,或许不是很妥当的。

延伸阅读

  • 台湾文化协进会,《美术座谈会》,《台湾文化》,第一卷第三期(1946年12月1日),台北:台湾文化协进会,页20-24。
  • 《百位美术家谈“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上)》,《雄狮美术》,100期(1979年5月),台北市: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页69。
  • 黄才郎,《年代美展——资深美术家作品回顾》,1982,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 白雪兰,《李石樵绘画研究》,1989,台北:台北市立美术馆
  • 台湾美术三百年作品展专辑编辑委员会,《台湾美术三百年作品展》,1990,台中市:台湾省立美术馆。
  • 王行恭,《台展\府展 台湾西洋画家图录》,1992,台北市:自行出版。
  • 林靖杰,《深广专访李石樵的心路历程》,《新新闻周刊》,1992
  • 李石樵绘;王德育著,《李石樵》,台湾美术全集(8),1993,台北市: 艺术家出版社
  • 倪再沁,《李石樵的“田家乐”及“建设”》,《艺术贵族》,第48期(1993年12月),台北市:艺术贵族杂志社,页89。
  • 蔡瑞成,《时代的形象-台湾地区绘画发展回顾》,1994,高雄市:高雄市立美术馆。
  • 台湾省立美术馆编辑委员会编辑,《台湾地区前辈美术家作品特展(三)--油画专集》,1996,台中市:台湾省立美术馆。
  • 李石樵著,黄明政主编,林宗兴千普黄玉淇摄影,《李石樵画集》,1996,台北: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 张艾茹应广勤,《西潮东风-印象派在台湾》,1997,高雄市:高雄市立美术馆。
  • 李钦贤,《高彩·智性·李石樵》,1998,台北市: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颜娟英,《台湾近代美术大事年表》,1998,台北市: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1. 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李石樵的台语为 Lí Si̍k-tsiâu。然而,台语的“石”字于人名念读时较常采用白读发音 tsio̍h,例如“蒋介石”即读作 Tsiúnn Kài-tsio̍h。人名采用文读较常见,但汉字“石”采用白读却也是一种惯用法。
  2. 高彩空间知性 写实主义风格的艺术大师李石樵,中国时报,2016-03-13,[引用日期 2019-02-07]
  3. 中国时报2015年09月22日,〈藏107年 李石樵古厝重见天日〉
  4. 新北市文化局,泰山李石樵故居指定为直辖市定古迹

视频

【岛屿传灯人】 李石樵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