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彦迪(이언적,1491年-1553年)字復古(복고),號晦齋(회재)、紫溪翁(자계용),本貫驪州李氏여주 이씨慶尚道慶州出身,諡文元(문원)。李氏朝鲜时代的儒学家,居东国十八贤之一。《国朝儒先录》又将李彦迪赵光祖郑汝昌金宏弼列为朝鲜四贤

李彦迪
朝鮮王朝思想家、政治家
國家 朝鲜
復古(복고)
晦齋(회재), 紫溪翁(자계용)
信仰 儒教(性理學)
本籍 驪州李氏여주 이씨여주이씨
出生 1491年
慶尚道慶州
逝世 1553年
平安道江界郡강계군
諡號 文元(문원)

目录

人物特点

李彦迪反对曹汉辅(号忘机堂)把“太极”解释为“空虚”、“寂”,提出“太极”是“道之本体”、“万化之领要”,“理”和“气”虽不可分离,但“有理而后有气”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太极”则“理”,“道”只不过是“人事”的“理”而已,离“人事”而求“道”未免陷入“空虚”之境,这决不是儒家之“实学”。他所说的“道”、“理”是属于封建的道德规范,包含着 “三纲五伦” 和日常生活的行动准则两个方面。在这两方面中,他强调日常生活方面的道德准则,认为“天理”离不开人事,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才能达到“天理”。这种理论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善恶”理论中。他认为合乎天理的行为则“善”,按照人欲行动的是恶,因而应弃“人欲”达“天理”。他的“理欲”说对束缚、压制人民的欲求和利益而言,是保守的;而对抑制循旧保守势力的贪多无厌而言,是有进步意义的。

李彦迪在政治上提倡“中和”的理论,认为“中和”符合“天理”。这实际上是调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为封建统治阶级的行为作辩护。

主要著作

  • 《회재집》晦齋集
  • 《구인록》求仁錄 4권(1550)
  • 《봉선잡의》奉先雜儀(1550)
  • 《대학장구보유》大學章句補遺(1549)
  • 《속대학혹문》大學續惑問(暫譯)
  • 《중용구경연의》中庸九經衍義(1553)
  • 《관서문답록》關西問答錄

朋党政治

扶植仁顺王后沈氏的外戚家门 “青松沈氏”。而青松沈氏也在各地拉拢士林的力量,对抗以文定王后和尹元衡为首的“坡平尹氏”的外戚势力。被青松沈氏扶植拉拢的前辈士林,日后就转变为西人党的势力。而被坡平尹氏利用拉拢的后辈士林,日后就转变为东人党的势力。像那些真正尊重儒家精神的士林,如尹殷辅和李彦迪等人却遭到了无情的排挤。 然而,文定王后、尹元衡和郑兰贞(尹元衡之妻)的专横导致了天下百姓一致的排斥和抵触[1]

參考來源

  1. 朝鲜李朝的朋党政治 小精灵儿童网站,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