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建昌 (朝鲜近代文学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建昌 (朝鲜近代文学家)李建昌(이건창,1852年—1898年),字凤朝、凤藻,号澹宁、宁斋,朝鲜王朝后期大臣、文学家,本贯全州,是朝鲜定宗之子德泉君李厚生的后裔。与黄玹、金泽荣合称“韩末三才”,加上姜玮为韩末四大家。著有《明美堂集》《党议通略》。

历史评价

黄玹:建昌清介嫉恶,不与时俯仰,蹭蹬仕路,释褐四十年,始阶嘉善,甲午六月痛哭还乡,不复入都,至是患风痹,卒于江华田舍,年四十七,闻者相吊。而建昌文章尔雅,与洪奭周当雁行云。

金允植:①自幼天才颖异,时称神童,乃长博览群籍,无不究研其精,下笔有风神,一洗东国弇陋之习。性孝友清介,一毫不妄取与。尝再经绣衣,一经按核使,举劾无所阿避,直声动一世,间除守令、方伯及内职之显要,辄固辞不就,退居江华旧庐,与诸弟吟诵不撤, 著书讲道,欣然若忘世者,识者高其节而悲其志。今年四十七终,斯世更无斯人,呜乎惜哉! ②玉温冰洁锦心开,表里光明不染埃。汉殿风霜雕鹗立,虞廷箫管凤凰来。贫犹志薄千钟禄,老益名高八斗才。剩馥残膏沾后辈,巫阳招去不胜哀。

人物生平

李建昌出身少论世家,其祖上李匡师为向隐居于江华霞谷的郑齐斗学习阳明学而举家移居江华岛,从此落户江华岛,并以阳明学为传家学问。李建昌父亲李象学官至梁山郡守,祖父李是远官至开城留守和吏曹判书,在任开城留守时,李建昌生于留守府衙,故乳名“松悦”(开城别称松都)。 其后在江华岛长大,跟随祖父读书,十岁就通晓儒家经典。 丙寅洋扰时,法军占领江华府,李是远仰药殉国,朝廷赐谥忠贞,并褒奖他的家族为“忠贞之门”。 法军撤离江华岛后,由于被大院君李昰应点名,十五岁的李建昌参加在江华岛开设的科举并及第。 此后,李建昌历任承政院假注书、注书、弘文馆校理、修撰、司谏院献纳、司宪府持平等职,1874年作为冬至使书状官出使中国,著《北游诗草》,期间观察到清朝衰落之状,因此对朝鲜的国运也感到悲观。 1877年出任忠清右道暗行御史,从一个叫全济弘的胥吏那里得到监司赵秉式贪污的证据并弹劾,被赵秉式的保护伞闵奎镐陷害,1878年流放平安道碧潼郡,因他与另一闵妃集团要员闵泳翊交好,所以翌年就在闵泳翊的援救下被赦免。但朝鲜高宗听信闵奎镐之言,认为是李建昌家族(祖上李真儒)与赵秉式家族(祖上赵泰采)在朝鲜景宗时的“辛壬狱事”中所结下的世仇而导致李建昌挟私报复,又认为李建昌“矫激”,故再无重用他的意思。 其后李鸿章、黄遵宪等劝导朝鲜与西方列强建交通商,高宗有意接纳,但李建昌提出异议,由此更被高宗疏远。 壬午兵变时,大院君起用他为告讣副使,准备出使清朝告闵妃之丧,但还未成行,兵变就平息了。其后李建昌出任京畿道暗行御史,1884年任司谏院大司谏,不久丁母忧,又丁父忧,至1891年起用为汉城府少尹,期间曾张榜禁止汉城民众卖房子给外国人,因违反《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而引起清朝驻汉城商务委员唐绍仪抗议,但他表示“我禁我民,于约何有?”并用其他罪名来治罪卖房子给中国人的汉城市民,中方也拿他无可奈何。 1892年奉命调查咸兴乱民,还朝后任承旨。1893年,东学党举行“斥倭洋倡义”的集会,鱼允中用安抚的手段将其解散,并称他们为“民党”,李建昌则对东学党主剿,并弹劾鱼允中用词不当,同时针砭时弊,被高宗流放到全罗道宝城郡。 1894年甲午更张以后,李建昌被释放,并拜为工曹参判,但李建昌称病不赴任,住在江华岛。官制改革后,高宗欲任命李建昌为法务协办,被日本驻朝公使井上馨阻止。1895年任宫内府特进官,亦未赴任。乙未事变后,李建昌与洪承宪、郑元夏上疏声讨日本人杀害闵妃的罪行。1896年颁布断发令,李建昌不愿断发,遂逃往普门岛,作《空谷佳人歌》以明志。俄馆播迁后,高宗任命李建昌为海州观察使,李建昌坚决拒绝,被流放古群山岛,两个月后释放。其后在江华岛度过余生,1898年去世。 [1]

文学成就

李建昌在登科后,就开始学习诗文,并以“朝鲜五百年文章一家”为目标,“不屑与时人并称”。 不过他还是与姜玮、金泽荣、黄玹等文人交游,并与他们并称为“韩末四大家”。金泽荣则将他列入“丽韩九大家”之一(其余是金富轼、李齐贤张维李植金昌协、朴趾源、洪奭周、金迈淳)。文风主要受中国宋朝的曾巩、王安石的影响。

主要作品

李建昌著有《明美堂集》及《党议通略》,后者是研究朝鲜王朝政治史的必读书籍。1978年,韩国学文献研究所将他的作品合编为《李建昌全集》(上、下两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