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李任仁(1887年6月24日-1968年8月18日),字重毅,广西临桂人,中国教育家。曾为白崇禧的老师。
生平
李任仁为清末秀才,后毕业于广西优级师范学堂。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成立后,在临林从事教育事业,创办多家中小学。1918年出任广西省立第三中学校长。1924年任国民党桂林县党部执委,次年任桂林县知事。1927年兼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后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顾问。1931年担任广西省政府委员、教育厅长,1933年辞职。1935年前往上海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广西省临时参议会议长、广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桂林文化供应社董事长等职。抗战结束后参与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1948年出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后,曾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西省副省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68年逝世。1986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为其平反。
辛亥革命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李任仁考取了秀才,得到附生的头衔,这年他才18岁。同年冬天,李任仁和同乡吕国器、吕璜、李天沛等回到家乡临桂会仙,创办会仙两等小学,白崇禧、吕竞存是第一班的学生。
戊戌政变前,康有为于1894年和1897年先后两次到桂林讲学,开办广仁学堂,出版《广仁报》,宣传其变法维新主张,在广西和桂林的知识分子中有着很大的影响。李任仁当时也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崇拜者,受到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李任仁不仅满脑子的维新思想,他还介绍学生看维新派的书报,常常带领学生到处捣毁神像,破除封建迷信。然而,在他办学的两年中,却不断地和地方的封建势力发生冲突,这使李任仁对改良主义的维新思想产生了怀疑。
在会仙办学期间,李任仁开始与同盟会会员有了接触。一位是朱汉典,朱汉典当时在陆军干部学堂做行政工作,同时又在桂林开设翰芳斋文具杂货店,杂货店是同盟会的秘密联络机关,暗地里出售革命书报。朱汉典曾到会仙小学参观,并向小学赠送了一批革命书报,从此朱汉典与李任仁常有往来。另一位叫黄焱,他在桂林速成师范学校毕业,到会仙小学任教师,也是同盟会员,经常在学校宣传革命道理,介绍革命书报,如《民报》、《天讨》、《黄帝魂》、《革命军》等,这对李任仁的思想转变有着一定影响。
1907年,李任仁考入桂林简易师范学校读书,第二年毕业,继续升入桂林优级师范学堂,1910年毕业。
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是新思想、新思潮的当然接受者,李任仁当年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未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35年后,他在桂林《救亡日报》发表的文章:《以接受历史的教训纪念双十》,文中写到:“清末的时候,朝廷布满着昏贪诈暴的王公大臣,内政是乌烟瘴气,外交是辱国丧权,在专制淫政之下的士大夫,亦为内心的愤慨所逼而冒死地发出委婉的哀求。但所谓‘预备立宪’也者,又是欺骗民众的事。因此,全国人民对于满清政府,完全绝望,极端厌恶。不管满清政府对于总理所领导的革命党员如何‘格杀勿论’,对于革命党的言论如何的‘严厉禁止’,民心倾向于革命党而叛离了满清王朝的,虽然口头上不敢有愤慨言词,心窝里已潜伏着反抗的意识。”(桂林《救亡日报》1940年10月10日)这就是辛亥革命前夕的政治形势,也是李任仁和所有革命党人当年的思想倾向。
1910年,李任仁在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先到王乃昌在桂林办的一间私立中学任修身课老师,后又到东乡大圩海洋坪熊村小学和会仙小学教书。1911年1月,调平乐两等小学任校长,同年2月,又兼任平乐府蚕业讲习所理化教员。所长是张继光,广东人,广东高等蚕业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不久,张继光又聘请昭平马江人陈雨时来讲习所任蚕业教员,陈雨时也是同盟会会员。
陈雨时与李任仁是旧交,两人彼此都较为了解,交往中无话不谈,既是同事,又是知心朋友。有一天,陈雨时问李任仁是否愿意加入同盟会,李任仁因早有思想准备,满口回应:当然愿意。于是就在1911年春,由陈雨时、张继光二人介绍,李任仁在平乐蚕业学校加入了同盟会[2],成为同盟会的正式会员,时年24岁。
视频
李任仁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3月6日: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成立,国际在线,2005-02-22
- ↑ 李任仁 - 民国人物大辞典上,岁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