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义峰(画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义峰(画家)字一峰,号半目、半木居士、眇僧、守静堂主人,斋号忘庐,男,山东淄博周村人。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美协会员,画院画师,中国国家画院赵卫工作室画家,中国乾嘉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团锦簇艺术网艺术总监,北京外事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刊登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凤凰周刊》等刊物,事迹被收入《东方之子》等文献丛书。[1]

[]

艺术评论

丹青乃小道,文化很高端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这四句定场诗是宋代理学大家张轼的《立春偶成》,大家好,我是非著名美术老教师李义峰。首先,感谢孙老师之邀,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畅谈有关美术方面的内容。我呢,半生蹉跎,难言成就,在这里如果谈美术教学,或新的课程理念我不敢妄言,仅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就中国画和传统文化的研习和创作中的些许心得略做汇报如下,学养有限,见识粗浅,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同道”,我是这么称呼大家的,道者,其一是规律,真理,其二方向,途径的意思。那么我们就是在同一条道路上传播真理的人们,对于我们来说,“真理”我想就是文化,就是审美,我们应该要做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培养几批会画画的人毫无意义,会画几张画也没什么大不了,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素质和能力,通过几代人能提高民族的审美趣味,审美素质,我想那就功在千秋,善莫大焉。既然要做传播者,那总得自己还过得去吧,所谓“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取法乎下的其外。”眼光就决定了高度,个人以为东方审美文化是建立在东方哲学基础之上的,与西方的不同,所以他统领了一切,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建筑戏曲无所不包,中国画艺术只是其中的一个文化现象或门类,称其小道,并不为过。

一、诗意的中国画

中国画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其文学性,它是一门“诗”的艺术,近代著名画家、诗人昊湖帆先生曾给张大千建议:“要把精力花三分之一在书法,三分之一在诗,三分之一在画,如专门一心作画,没有其他的修养,总有缺陷之感。”

中国诗歌与绘画“一脉两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吸收对方的长处,发挥自身的艺术优势,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诗情即画境”,是指画家创造的艺术形象中饱含着诗的意趣,这正是画家追求的境界。画家在画中描写的山水林木、花鸟走兽的形象,如果单纯描画其形态,求其外形逼真,如同动植物标本,山川如地图,一点不介入自己的主观的思想情感,这种画虽然有形,但无神无韵。画家如借对自然物形、物态,物之神情传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和理想,那可谓“画中有诗”。纵观画史上的历代大家所作之图,皆充满诗意。明人徐渭笔下的《墨葡萄图轴》所蕴涵的诗意,如画面题诗所云:“半生落魄己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以文采领画,以诗的胸襟作画,就得努力去读读诗了,肚子里多装几首诗,即可丰富作品的内涵、色彩,又增加增加作品的层次。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能恰如其分地抒情达意,这不仅赖于作者浑厚的笔墨功夫,还要有广博的学养和自身的修养。苏东坡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把读书的好处描绘到了极致。唐贷也说“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读书之功焉可少也矣。”依我之见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胸中脱尘去浊,丘壑自然内营,立咸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这里有几本书对我影响较大,推荐一下,《世说新语》《东坡志林》《林泉高致》《文心雕龙》《人间词话》李渔和张岱的几本书。

二、观乎人文,化于自然

这个问题要说我的两位“老师”,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教导,在座诸位都是教师,这点应认识更深,但我这里说的是另一个方面。就是终生学习的态度,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更多提供的是“方向或引导”,你走对了,就“上道”了。但以后的路确是你自己走下去的。

这些年,我先后求教于国家画院,艺术研究院,美协培训中心等诸位先生,象龙瑞,赵卫,吕云所,霍春阳等,基本当代较知名的中国画家大都有接触,聆听过教诲,多有收益,但归根结底只有两个老师最有意义,一个叫“传统”一个叫“生活”。

只有这两位老师能不断地提供源源不断地营养,为前进提供不竭的能源。

传统方面不多讲,一讲又是一大篇,只提供大体几个方面:

一、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审美特征

二、中国画追求“以白计黑,以无计有”的独特审美

三、中国画以线为主的笔墨观

四、中国画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

五、中国画疏密、明暗、浓淡的处理方法

六、中国画打破了时空界限的“多点透视”方法

七、中国画追求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的形式美

八、中国画中包含的简、雅、拙、淡的文人画思想

谈谈“生活”,生命每个个体经历不同,形成不同的差异,这正是生活的意义,也正是艺术的意义。说说我自己,从小是个独子,体弱多病,成长环境较为封闭,外延有限,只爱自己胡乱涂涂画画,大些受外祖父教导,他做过私塾先生,所以肚子里被强塞了几首诗词,算播下了几颗种子,再大些,发育滞后,不知道恋爱,除了看书就是一门心思想画出个样子,再后来,成了家,自己不安分,不放弃,老婆又特别支持,不抛弃,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我。

中国山水画是以宇宙山川自然为对象,表现它的形象、秩序、节奏、和谐及它内在的精神气质,借以窥见我的最深心灵,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画家写山川草木,云烟明晦,化自然实景为情意的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心灵具象化,自然的山川林木就成了画家抒写情思的媒介。所以,只有来到真实的自然才会触发真实的情感。我这几年南北到处乱跑,在河西走廊大漠戈壁走了二十六天,一个月逛了大半个西藏,啃过高海拔的红富士,也吃过敦煌最正宗驴肉黄面,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樟木沟里,我看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在怒江大峡谷,我体会了什么叫“高山坠石”,在通麦天险,雅鲁藏浦江是“惊涛拍岸,激起千堆雪”,阳关城垛上的夕阳是如血的,是“衡阳雁过无留意”的,当现实和传统在那一刻交集,一切就有了意义,天人合一了,古今交融了,于天地精神相往来了。如清人石涛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中国山水画家图画山川林木,并非单纯画其形态,固然山形山质、林木百有其美,画家更要借山川表现自我心灵情意,山水画家是以心灵映射宇宙万象,代山川而立言,所表现的是画家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即情与景交融的灵境。

三、不忘初心

说一个我的梦境,我总会有些梦记得特别清楚,下面就是一个,我记录了下来。

心尚在

一日,午后,半木枯坐书斋,

天大热,头昏沉,不觉昏昏欲睡矣。

恍惚间,人仿佛跋涉于炎炎赤日之下,

古道煌煌,渺无人迹,口干舌苦,欲言无声。

忽见一巨木立路旁,亭亭如盖,浓荫蔽日,

下大石如砥,一人趺坐,蓬头乱服,面目不识,

见吾言道:“客来心尚在否?”

扪心答曰:“尚在。”

乃鼓腹大笑:“心尚在,尚在。。。。。。”

转身径去,笑声渐远,翕忽不见。

不觉梦醒,唌水盈袖,窃羞。

这仿佛是一个提示,当我们熟练的完成一幅幅作品时,我们是否还曾记得最初的梦想,最初的快乐和感动呢?如果忘了,赶快找回来吧。

四、工匠的精神

很长时间画画的人士是不喜欢“匠”,大约受黄宾虹老先生的教导,觉得沾了这个字格调就不高,就俗。

其实不然,个人以为“技近乎道”,做好了不是有“巨匠”这么一说吗?工匠精神大体有两个层次,一是追求卓越意识,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坚持。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都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二是传承意识,“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香奈尔首席鞋匠

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如过去的私塾教育,这在今天弥足珍贵。

陈冗多言,多不及意,拉拉踏踏,毫无条理,谢谢各位耐心听完这一段不是汇报的汇报,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交流,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谢谢。

艺术风格

自幼受家学熏陶,传统文化基础扎实。十数年笔耕不辍,尤精于中国山水、花鸟两科。山水画于宾翁处用心,传统的笔墨程式结合丰富的写生体悟形成清劲隽永,闲散畅游的艺术风格,笔笔有致,浑厚华滋;花鸟画自青藤、白阳处有所心得,笔墨恣肆,浑然天成。先后进修于中国美协国画山水花鸟高研班,国家画院,师从霍春阳、甘长霖、吕云所、龙瑞、赵卫等诸家。因“深谙传统之三眛,水墨气息十足,有文气,有匠心,有静气、有雅趣”深为诸先生首肯。

参展记录

2008年

入选中国美协举办全国首届山水画双年展;

2009年

入选中国美协举办全国中国画展;

入选 “红色太行,和谐燕赵”全国中国画展;

2010年

入选中国美协举办全国二届山水画双年展;

2014年

入展首届中韩书画大展;

2016年

参加筑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展(威海)入选;

参加2016全国中国画展(东营)入选;

参加翰墨青州全国中国画展(青州)入选。

获奖经历

2016年

参加丹青草原全国中国画展(包头)优秀奖。

收藏记录

《山水(66X138cm)》,盛世南宫影视基地,2014;

《山水(66X138cm)》,中华书画研究会,2014;

《山水(66X138cm)》,神州诗书画报,2014;

《山水(138X66cm)》,中国美协培训中心,2007。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