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朱象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象三,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农学家。在中国最早进行小麦吸浆虫品种抗虫性研究、豌豆象物理防治、小麦虫传病毒综合防治,以及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治理陕北黄土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组建陕西省农业科研机构,发展农业科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学术贡献

小麦吸浆虫:朱象三通过调查确定该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一、对中国粮食作物害虫的综合防治研究

朱象三对中国粮食作物害虫的综合防治研究,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他在小麦吸浆虫、豌豆象、粟灰螟、麦蚜和麦秆蝇以及地下害虫等重要害虫的防治技术方面,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早在50年代,朱象三认为,对一种农作物害虫的综合防治的认识和研究,是害虫防治学的基础;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掌握其中关键环节,便能做到重点突出而效果显著。

陕西小麦吸浆虫早在20年代就有为害,以关中渭、泾、洛河流域的低洼阴湿地区最为严重,致使小麦面积由50%减至9%左右。朱象三在当时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深入陕、甘、青吸浆虫发生地区,探求有效防治方法和技术。根据吸浆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并通过土壤检查观察小麦抽穗前的雨期雨量与幼虫上升土表的化蛹量,以及收获前的雨水使老熟幼虫入土的密度,准确预报当年和翌年吸浆虫的发生程度。调查确认了西农6028、南大2419、西北站二号、中农28和佛手麦等抗虫品种,并对即将推广的40多个品种和杂交后代进行全面的抗虫性能鉴定和评价,从中发现抗吸浆虫品种均为长芒或曲芒,有不利成虫产卵,内外颖壳扣合紧密而不利幼虫侵入这一形态学抗虫机理,为小麦抗虫育种提供了目标。在药剂防治上提出蛹期喷撒0.5%六六六粉剂的方法,成为推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开端,并在国内首次发表了论文。该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和陕西省科学大会奖;1980年受到美国学者的赞誉。

豌豆象50年代初在陕、甘、宁87个县普遍发生为害,在当时一般储存条件下,出虫豆粒占77%,出粉率大减,种植面积减少,影响到牲畜饲料的供应和土地肥力的增加。朱象三从1951年起,在调查、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密闭缺氧,升高粮温双席包麦糠密闭的简易物理防治方法。1952年在武功县示范,杀虫率达100%,随后在陕西全省和陇南推广,有效地控制了豌豆象的为害。

(虫全)谷虫是陕北谷子栽培地区的历史性害虫。1954年,绥德县因谷虫为害致使谷田面积减缩了1/4。朱象三调查、鉴定(虫全)谷虫种群组成,确认以粟灰螟为主,并确定其学名为Chilotraea infuscatcllus(Sn.)的同时,重点研究了粟灰螟的主要越冬场所为土壤中的谷茬,并研究了猖獗发生与温度、湿度的关系,鉴选出多孽减害品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深埋谷茬,消灭越冬虫源,中耕培土保护苗茎基部以防止幼虫蛀茎入侵,条播密植以降低为害比率,种植分蘖品种并推迟播种期以减轻为害,以及及时喷洒触杀农药等系统防治技术措施。经连续几年防治,至1958年,虫口密度和谷苗枯心率都降低到1%以下。

二、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的贡献

在60年代以后的麦蚜研究中,朱象三除注意小麦品种的抗蚜性并订正了当时沿用的麦无网长管蚜和禾谷管缢蚜的学名分别为Acyrthosiphon dirhodum和Rhopalosiphum padi外,重点研究了麦蚜成灾类区的划分问题。他对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无网长管蚜和禾谷缢蚜依其发生、消长所需自然气候条件和寄主植物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再结合全国各麦区的地理位置、年平均温和降水量、小麦生育时限与相对稳定的作物布局等因素,划分中国麦蚜成灾有冬春麦混种、麦二叉蚜常灾区,早播冬麦、麦二叉蚜易灾区,北方冬麦、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多灾区和南方冬麦、麦长管蚜易灾区4个类区,并对不同类区提出了相应防治策略与技术规范要点。这是中国昆虫地理学、昆虫生态学及害虫防治学与作物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使麦蚜防治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成为各地部署麦蚜及其传播的黄矮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为陕北黄土高原治理作贡献

当1979年国家确定利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资金和技术,对黄土高原进行全面治理试验时,他毅然受命担任该项目的中方主任。他广揽人才,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米脂县建立了陕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试验站,后又扩建成为研究所,先后任站长和所长。他根据生态与经济要求,从长远与近期治理目标相结合的观点出发,运用农业生物学、生态学、经济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从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和生物资源入手,建立了泉家沟治理实验区。在实验区内,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土地合理利用为基础,以农牧业和经济保土植物的发展为中心,进行多方面的试验和研究。经过10年的努力,这个面积4.2平方公里的实验区,水土流失程度减降了64.5%,人均粮食达到632千克,人均年收入542.5元,为陕北水土流失地区树立了科学治理的样板,先后有12个国家的农业科学家到陕北考察或学习。10年中,取得14项科研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以及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学家品质

科学家的品质对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1]所具备的素质,首先必须是要有好奇心,对于自然的好奇,对于普遍事物的好奇。据我所知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对于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想探知事物的规律,他们具有看到事物最为本质一面的本领。作为科学家,他们能够将事物归纳为最基本的简单而重要的法则,并通过这些基本法则去了解许多其它事物。他们所了解的事物不单单是一个清单,或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是将对它们的认识归纳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这些素质都是应该具有的。另外,优秀的科学家必须要有恒心。他们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2]。此外,优秀的科学家一般都有很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

视频

朱象三 相关视频

昆虫学家低碳出行寻未知!探秘人类未知的昆虫活化石!
《昆虫学家》Icepaper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