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朔城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朔城区朔州市辖区。位于位于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朔州市境南隅。总面积1780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13年末)。全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乡: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神头镇、利民镇、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区政府驻北城街道鄯阳街137号。

地势由西北、西南向东倾斜,三面环山,中、东部地势平坦开阔,山地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8%,丘陵占28%,平川占54%。平均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以黑驼山最高,海拔2147米。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崇福寺,峙峪旧石器遗址、马邑汉墓群、梵王寺墓群等。

历史沿革

秦置马邑县,故治即今城区,属雁门郡。新莽改章昭,东汉复旧。晋因之,后废。北魏延和二年于宝襄古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设怀朔县,孝昌年间改为朔州,朔州之名,即始于此。北齐朔州迁治马邑,另置招远县,属广安郡。隋大业元年(605)改招远为鄯阳县,为马邑郡治。唐开元五年(717)于今城区东北15千米马邑城复置马邑县,与鄯阳县同属朔州。

宋为朔宁府治,辽统和年间升朔州为顺义郡。金贞佑二年(1214)升马邑县为固州。元复为马邑县,与鄯阳县同属朔州(一说,元复为朔州治,属河东山西道大同路)。明洪武初年鄯阳县废入朔州。清仍称朔州,初属大同府,雍正三年改属雁平朔平府(治所在今右玉县)。嘉庆元年(1796)撤销马邑县为乡,并入朔州。民国元年(1912)改朔州为朔县,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政府。

抗战时期,朔县东部地区和山阴县部分地区组成山阴县,属晋绥边区。1946年朔县解放,归察哈尔省。1952年复归山西省,属雁北专区。1958年朔县和平鲁合并统称朔县,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雁北专区,同年恢复平鲁县(驻井坪镇)。1967年属雁北地区。1988年设地级朔州市,朔县改称朔城区,归朔州市管辖。

1996年,朔城区人口约33万人。辖3街道2镇15乡:南城街道、北城街道、神头街道、神头镇、利民镇、大夫庄乡、小平易乡、汴子疃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神武乡、贾庄乡、滋润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梵王寺乡、寇庄乡、暖崖乡、城关乡、下团堡乡。区政府驻南城(区)街道鄯阳街。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朔城区常住总人口,388638人,其中,北城街道60676人,南城街道21094人,神电街道19343人,神头镇30403人,利民镇6812人,城关乡64273人,下团堡乡28274人,小平易乡30092人,大夫庄乡10914人,寇庄乡7373人,窑子头乡8795人,梵王寺乡4751人,沙塄河乡11811人,贾庄乡18223人,滋润乡13474人,福善庄乡12123人,汴子瞳乡7822人,神武乡7491人,南榆林乡5476人,暖崖乡2951人,平朔(虚拟街道)1646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朔城区常住总人口505294人,其中,北城街道76132人,南城街道105760人,神头街道30498人,北旺庄街道100797人,神头镇29458人,利民镇7925人,下团堡乡25141人,小平易乡23658人,滋润乡13568人,福善庄乡11592人,南榆林乡8013人,贾庄乡14283人,沙塄河乡14100人,窑子头乡10195人,张蔡庄乡9108人,朔州市开发区管委会25066人。

2015年末,朔城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乡(合计15个),54个居委会、299个村委会(合计353个)。

视频

朔城区 相关视频

朔州市朔城区文物旅游局
朔州市朔城区:幸福之城 首善之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