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月琴 |
中文名称:月琴 拼 音:Yue Qin 著名乐曲:刮地风、野马过河、一对鹅 著名演奏家:刘训毅 主要演奏手法:“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 性 质:乐器 起 源:月琴起源于阮 基本形态: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 参考资料:东汉傅玄《琵琶赋》序所载 参考参数: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 面板背板材质:面板和背板桐木制 可追溯历史:汉武帝时 公元前140年—前87年 与阮区分时期:清代,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 开始流行时期: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 主要地位: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 |
月琴是源于中国弹拨乐器,传为乐器阮咸所演变而成[1]。宋陈阳《乐书》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 (西晋)造也。」流传于中国、越南。
琴颈短,圆形音箱为木制,有8角形,在面背板中间横置2音梁,音梁中间有2音柱。张4根弦,通常是5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子弹奏,音域约2个8度。音量较小,音色清脆柔和,适合抒情性的说唱,可以烘托故事的气氛,多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合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琴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比如,月琴传到了台湾以后,形状有了一些小变化。台湾月琴的颈较长,音箱为木制圆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早期用蚕丝弦,现常用尼龙弦,颇流行使用钓线。是台湾歌仔戏、歌仔说唱。闽南的歌仔戏(芗剧)和歌仔(当地称锦歌,民谣的总称)说唱亦使用台湾月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月琴,按十二平均律增加品数以拓宽音域,改良共鸣箱构造以放大音量,并开办月琴专业,刘锡津等作曲家创作许多月琴曲和月琴协奏曲。
京剧月琴
京剧月琴(京月琴)与京胡、京二胡配合,是京剧唱腔最主要的3件头伴奏乐器,合称「3大件」,负责乐队的旋律部[2]。京二胡被发明前,京剧乐队的3大件是:京琴、京剧月琴、京剧三弦;京琴、京二胡、京剧月琴、京剧三弦合称「4大件」。
在台湾,京剧文武场伴奏用的京剧月琴通常用1弦月琴,有时用2弦月琴。台湾北管音乐使用的北管月琴(北月琴)形制极接近传统京剧月琴,通常有1条弦,有时2条弦。
传统京剧月琴有1至4条弦,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形:
* 1弦月琴 |
* 2弦月琴,同音 |
* 2弦月琴,5度定弦 |
* 3弦月琴,2条同音,1条与另外2条为5度定弦 |
* 3弦月琴,同音 |
* 4弦月琴,2同音弦一组,2组为5度定弦 |
* 4弦月琴,同音 |
台湾月琴
是台湾歌仔戏、歌仔说唱、民谣说唱重要的乐器。琴颈较长,音箱为木制圆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面板常用台湾泡桐所制,设4项7品,张2条弦,偶有3条弦(其中2弦同音),以纯4度定弦为主,演奏恒春民谣曲牌《四季春》等特定曲调时用纯5度定弦。早期用蚕丝弦,现常用尼龙弦,颇流行使用钓线。
在台湾,台湾月琴、壳子弦、大广弦、品仔(台湾笛)合称「4大件」[3]。
常用月琴弹唱或伴奏的歌仔曲有台北哭(三空仔;卖药仔哭;卖药仔调;乞食调;红土调;江湖调,以空弦3-6 mi-la的士工管演奏)、杂唸仔(杂嘴仔;杂碎仔,以空弦2-5 re-sol的合尺管演奏)、大哭(正哭)、小哭(艋舺哭;崁仔脚哭)、反哭(新哭;彰化哭;宜兰哭)、台南哭(九字哭)、七字仔(以空弦3-6 mi-la的士工管演奏)等,常搭配大广弦、洞箫或与壳子弦、大广弦、台湾品仔(台湾笛)4大件为主组成乐队。
士工管空弦3-6 mi-la,合尺管空弦2-5 re-sol,上六管空弦5-1 sol-do。
台湾屏东的恒春调有思想起、五孔小调、平埔调、四季春、牛尾绊等。
南月琴
台湾月琴在20世纪初从台湾传到福建南部(闽南),用于闽南的歌仔和歌仔戏伴奏,同样设4项7品,但张3条弦(其中2弦同音)的情况多于台湾。
最有名的月琴弹唱传承人是台湾去的温红涂(红土)和他的学生邵江海、纪芋如(曾到台湾发展)。
台湾月琴、壳子弦、大广弦、台湾品仔(台湾笛)4大件因为是台湾乐器而在中日战争期间被陈仪主政的国民党当局查禁,邵江海和林文祥等温红涂的学生以南管的三弦代替月琴,发明六角弦代替壳仔弦,以低胡代替大广弦,以尺八、洞箫代替品仔。
民乐月琴重要创作乐曲
1950年代
* 《松花江渔歌》1958年,冯少先、曹大泡 |
1980年代
* 《北方民族生活素描》1980年,刘锡津[4] |
* 《铁人之歌》1980年,刘锡津 |
1990年代
* 《北大荒狂想曲》,隋利军[5] |
* 《树上的摇篮》,孟庆彪 |
视频
月琴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桂剧乐器伴奏之一月琴,中国戏曲网
- ↑ 京剧的乐队和场面,中国网
- ↑ 拨奏弦鸣乐器月琴,金刺猬,作者:歌手文明 发表时间 :2017-08-17
- ↑ 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渔歌,优酷
- ↑ 小巨人丝竹乐团:北大荒狂想曲 (第二、三乐章) (柳琴/涂明慧),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