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阜三孔(张丹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曲阜三孔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曲阜三孔》中国当代作家张丹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曲阜三孔

在我们来曲阜之前,严哥就已经把路线以及停车事项告诉了我们,以至于我们少走背路,直接到达曲阜孔庙。

孔庙外墙有一条不算宽的护城河,河里的睡莲零星的漂浮着,懒散的姿态预示着深秋的临近,河堤两岸柳树成荫,尽管秋分已过半有余,柳树依然垂青,雕花石栏杆绕着河堤一直伸向城市的前方,衬托着孔庙白灰色高大的外墙,凝重里透着文雅。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而曲阜“三孔”便是孔府、孔庙、孔林。

从护城河上的拱桥经过,就能看到一座宫殿式建筑群。进入拱形庙门,看到高大的极星门后,各种牌坊与殿阁立于其中,沿着入口的中轴线是一条笔直的石板铺路,光滑的石板就如在泰山见过的一样,颜色各异,平整光滑,形状虽不规则统一,但大体上都是长方形。踩着光滑的石板前行,感觉脚步也变得虔诚了许多。在经过每个大殿的殿门时,门槛都是整条且光滑的石板砌成,这让我有种想上前用手抚摸的冲动。姐姐说,山东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大石头。光滑油亮的石门槛,大都是以朱红色石条为基准,当然也会有黄白色的。

在每个殿阁两侧以及院落中最多的树木要数古老的圆柏。苍劲有力,树干高大挺拔,只是表皮被风蚀的脱落成光滑的褐色模样,这些已过千年的古柏,有的树干已中空,虽年轮不在,可柏枝依然苍翠的伸向空中,昭示着生命力依然。

在我们经过这样类似的五重门殿时,看到了十三碑亭。其中金代碑亭两座,元代碑亭两座,其余九座碑亭均是清代留下的。碑文雕刻在巨大的石板上,都是历代帝王的亲笔手谕,赐予孔家的各种荣耀与皇恩,被十三个巨大的石龟驮于背上,安放在雕花的驮碑亭内,十三座亭子有规则的排列着,这些驮碑亭算是孔庙内最早的建筑,远远看去,肃穆庄严。

通过第六道大殿,经过百米长的甬道,才能到达孔子讲学的杏坛。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为孔子第四十代孙子孔道辅监修孔庙时所建,他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周围种植了杏林,故名杏坛。

顺着杏坛前行,不远处就能看到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建筑。殿前有十个石柱,一柱到顶,柱柱威龙盘踞,栩栩如生,此柱为明清雕龙石柱。金黄色的琉璃瓦整齐划一的平铺在被十根石柱顶起两层屋檐的殿顶上,宝蓝色座底金字镶边的匾额上为“大成殿”高悬在正中央,恰到好处的把整个大成殿的外观高度分割成一分为二,这座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的大殿,殿高大约24.8米,是孔庙最高的建筑,也是我国三大古殿之一。

殿内记载着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并将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1000多块历代石刻存于庙内各个区域,而汉魏六朝碑刻、汉画石刻以及明清的雕龙石柱最为著名。 经过大成殿,便是著名的“勾心斗角”了。这几个别致的建筑是孔庙内的景点之一,也是孔庙的一大奇观。“勾心”和“斗角”本是用来节省建筑空间的一种设计手法,看到此建筑,你便能了解到“勾心斗角”这句成语的本意,而在孔庙能欣赏古建筑美学,也是幸之又幸的。

出北门,走过约100多米的长方形石板路,便是孔府。孔府位于孔庙东侧。红檐灰瓦,朱红色四柱撑起门厅,孔府金字匾额高悬,大门两边也是一副黑底金字楹联:“与国咸老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相传金字匾额是明代宰相严嵩手笔,而楹联则是清代纪昀手书。由此看来,孔府真可谓是名不虚传的高门大户。

孔府并不是孔子的府邸,而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邸。又称“圣府”。孔府是以九进院落著称于世,你可以想象一下孔府在当时是怎么的荣耀和辉煌。

走进院落,未到中厅,就能看到石板路两侧分别放置着上马石和下马石。正方形石块正上方整面雕刻着一株牡丹,侧面祥云缭绕与龙首盘踞,方形石块前有一个低于主石块的石阶,以备来访官员方便上下马。 在孔府还有一个吸引我的石刻,名为“石流”。因孔府女眷不易外出,内宅门西侧院墙外镶嵌在墙上的一个石雕的方形流水槽,水槽底部边缘凿出一个孔,挑水夫将水由此倒入水槽,隔着石墙流进宅内水池,这样府内女眷不出院外就能取水。我走进内宅想看个究竟,只是内宅的水池已不复存,留下的只是外墙水槽和内墙相连的内宅水槽的出水口。

拥有九进院落的孔府,有楼轩厅堂就四百多间,如果想一一“过目”,怕是需要点时间的。我们仍然是随着人流走马观花。进入后院,被一副“阳光大道”的画吸引驻足,画中褐黄色的大道无论你从哪个角度观看,它都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这在那个年代堪称画工神奇,据说是孔府一位仆人所画,只是无法考证此人姓什名谁。

走进孔府戏园子,戏台上有唱戏的脸谱人物画像。我们坐在石凳上小憩,感受着孔府从景观布局到陈设摆放,都蕴含着儒家克己慎独、恪守诗礼的传家祖训,同时也分工明细,制度森严,尊贵与卑贱、等级与地位的差别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望着孔府九进院落,看着起起落落的楼轩、厢房、厅堂,便能想象孔府当时的繁荣景象,无怪乎这座仅次于明清皇室的最大府邸,有着“天下第一家”的称誉。 而孔林则是孔子及其家族后裔的墓地,又称“至圣林”。

一座书写着“万古长青”的巨大石牌坊后面,两边站立着粗大的圆柏,一直通向孔林,依旧是长方形石板铺路,只是这次是统一的青灰色石板平铺,神秘而凝重。

在进入园林区,有各种助力车可以带你进入景区游览,我们选择了步行。进入孔林大门过孔林二门,便是洙水桥。整个园林已被清一色高大的圆柏围绕,途中时有松鼠和游人逗趣。

孔林持续年代久远,迄今为止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孔氏族墓和人工园林。自公元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两千多年其后裔皆葬于此。

在孔子墓前左方,有一颗已经枯死的粗壮且表皮光滑的树干,相传已有两千多年,至今不腐。

据园林导游讲,孔子有弟子,名曰子贡,是当时的成功商人。在外经商期间,得知老师去世,未能见到老师最后一面。匆匆赶回来,痛哭流涕之余,在老师墓前用已经干枯的南方稀有的楷树树枝插在地上哭诉,如果老师在天之灵能原谅他,就让此枯枝发芽复活。神奇的是干枯的树枝真的复活了,此后便移植在孔子墓旁,不幸的是后来此树遭到雷火,烧毁干枯,只是至今不腐。因此,此地便立碑为“子贡手植楷”。更为神奇的是每年农历八月前后,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这块石碑表面总是会挂有串串水珠,犹如流泪,恰似子贡对老师的一片真情。

科学的解释是每到农历八月正是梅雨季节,气候潮湿,在这样的天气环境下就会有水汽附在石碑之上,造成流泪现象,只是传说故事季节巧合罢了。

孔子墓左边是孔子嫡系长子墓,正对孔子墓前方是孔子嫡系长子孙子墓。孔子墓右侧,至今还有“子贡庐墓处”三间房屋,便是当年子贡为老师守墓的地方,而子贡也是唯一一个为老师守墓六年的弟子。

园林导游告诉我们,曲阜孔林是“三孔”中必看的一处旅游景点。走出孔林,一路都是树龄久远的圆柏,苍翠高大,加之园林的规划种植,成片的圆柏已成气候。

在我们返回的途中,沿路便是当地的小商品集散地,都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集餐馆美食、商品于一体,红红火火。

而我发现许多摊位上出售当年老师用于打手板的戒尺。戒尺上刻有孔子各种规劝弟子们的警示戒律。真心想带一把回来,不为别的,只为看到戒尺时,就能让自己“心有戒尺,行有所止”的警示,也算是游览曲阜“三孔”,领悟圣贤戒律而不虚此行。[1]

作者简介

张丹红,笔名水言,爱好文学,喜爱旅行,边走边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