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春天是怎么“变”成的(虞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天是怎么“变”成的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春天是怎么“变”成的》中国当代作家虞兮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春天是怎么“变”成的

孩子们写作文常常有这样的句子: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它能变出不同的季节,变出不一样的风景。那么,春天是如何被“变”出来的呢?想解开这个自然魔法师的密码吗?那就follow me,go!

如果你曾静立在空旷的河岸上,就能感觉到立春前的风和立春后的风是那么不同:立春前的风凌厉,带着杀气,如同战场上面对敌阵时将军的表情;立春后的风却是一个孩子王嗔怒时的样子:闹,闹够了没?还就静不下来了是吗?于是,孩子们噤了声,老实地偷眼望向她。孩子王呢?转过身,脸冲着黑板,偷着乐。教室里的空气顿时就融化开了……

立春后的风里,大自然悄悄向你透露出一点点春的消息,尽管还是会飘下鹅毛大的雪片,可是没等你来得及好好赏一眼雪景,它们就不见了;尽管还是会刮呼呼吼叫的北风,可是一点都不割皮肤、不刺脸,一场虚张声势罢了。这些零星散碎的符号正在编制着一套春的密码呢。

元宵节一过,正月十七左右,再看河边那排柳丝飘逸的垂柳和堤岸上一行行像修剪整齐的板寸头似的馒头柳,貌似都还是满目枯枝,可你走近点儿会发现:柳枝树干的表皮上似有若无地氤氲着一团团或一缕缕的绿雾。走过去一段路再回头,柳树依旧是冬天的样子,仿佛不久前看到的那种绿意只是自己的幻觉,只不过树的周身笼着一层水汽而已。可是再来到下一棵柳树下,那绿雾就又若隐若现地出现了。原来,春天的第一抹绿是浅浅地涂在柳枝的皮肤上的呀!

就在柳树酝酿着它的绿意的时候,迎春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成了一枝枝金条儿,金色的花次第开成一道花墙,花墙里圈着几树观赏桃花。《诗经·周南》有《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个人以为除了这句,其他赞美桃花的文字都是多余。

这种桃花仿佛昨日吐苞,今日怒放,而且似乎是所有花苞同时绽开,是谁向她们发出立即绽放的指令的呢?有武则天命牡丹一夜盛开的传奇已经到了晚唐,难不成诗人生活的周代,就已经有了一位名不见经传却能号令天下的花仙?那桃花一旦怒放旋即如火如荼,诗里说的“开到荼靡”指的就是她们吧?花期又长,柳叶的苞还在孕育中,她们已然盛开,待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她们方才落幕。那些曾经惊艳了无数双目光的花瓣,上场,来得艳压群芳、突兀震撼,去时,也洒脱自如了无牵挂。那是怎样的一场谢幕啊:一夜春风宠幸、春雨滋润之后,落英满地,碎玉缤纷,厚厚的一层花瓣铺成一块花圃,任谁见了都忍不住我见犹怜,想上演一回黛玉葬花的桥段了。

桃花正开得夭夭灼灼之际,原本光秃秃的柳条儿鼓出苞芽了,接着,又变成“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于是,“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可是不然,“青的草”可没那么整齐划一、一声令下就赶了来。草地呀,是大自然用画笔那么一条儿一条儿、一小片儿一小片儿慢慢腾腾涂出来的。

不信?你去河岸上看一眼,整个冬天都光秃秃干巴巴的,过了二月二,吃过了荠菜煎饼,河坡上的枯草皮上才这儿抽出几根草芽儿,哪儿冒出一小块儿鹅黄。非得吹过几场春风,吸几口仙女们叹气时呼出的仙气儿,再沐浴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小草们才会收起睡了一个冬天的慵懒劲儿,伸几个懒腰,打起精神,刷刷刷几下就织成了一块软绵绵、厚墩墩的大毯子。这块毛绒绒的绿绒毯子逗引着孩子们来打滚儿,招呼着燕子来歇脚,白鹭也赶来凑热闹,在草地上空秀着千姿百态的飞行特技。

[1]

作者简介

虞兮本名杨爱民,河南漯河人,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