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明光市位於安徽省[1]東北部,居江淮分水嶺北側。南與滁州市南譙區接壤;北臨淮河,與五河縣接壤;東與江蘇省盱眙、泗洪等縣相鄰;西鄰定遠、鳳陽兩縣。總面積2335平方千米。總人口63.56萬人(2013年)。全市轄4個街道、12個鎮、1個鄉:明西街道、明南街道、明東街道、明光街道、張八嶺鎮、三界鎮、管店鎮、自來橋鎮、澗溪鎮、石壩鎮、蘇巷鎮、橋頭鎮、女山湖鎮、古沛鎮、潘村鎮、柳巷鎮、泊崗鄉。市政府駐明光街道花園東路。
地處江淮丘陵東部,淮河下游南岸,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嘉山海拔332米,為全縣最高點。池河、南沙河、白沙河自南向北流,沿淮還有花園湖、女山湖、七里湖、貓耳湖等湖泊。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年降水量900毫米。有浮石、石英石、大理石、重晶石等礦產。京滬鐵路、寧洛高速、104國道、307省道、309省道過境。池河、女山湖與淮河間常年通航。古蹟有元代建法華禪庵塔、明代曹姑墳等。
歷史沿革
原為嘉山縣,以境內有嘉山,故名。1994年改設明光市,寓意吉祥。據《泗州志》記:「明光山,集主之山也,明太祖生時有光灼天,因賜名。」漢代,為盱眙、淮陵二縣地,屬臨淮郡。南朝時,宋僑置睢陵縣。北魏改睢陵為濟陽,北齊改為池南縣,南陳復名睢陵縣,北周初改為招義縣,後又改為化明縣,屬鍾離郡。唐朝時復名招義,屬濠州,宋朝改為招信縣,元朝並招信縣入盱眙,明朝屬鳳陽府,清朝直隸泗州。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1月,劃盱眙南17個保、滁縣北6個保、定遠東6個保、來安西3個保,合併新置嘉山縣,縣治三界鎮(老三界)。1938年縣治遷明光鎮。1940年,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縣政府設在自來橋鎮。1949年屬滁縣專區,1956年屬蚌埠專區,1961年復屬滁縣專區,1992年為滁州市轄縣。1994年5月31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87號)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嘉山縣,設立明光市(縣級),以原嘉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明光市的行政區域。為安徽省轄縣級市,由滁州市代管。
1997年末,全市面積2335平方千米,總人口60.4萬人。轄3個街道、13個鎮、13個鄉:城關街道、城北街道、城西街道、管店鎮、潘村鎮、招信鎮、石壩鎮、古沛鎮、澗溪鎮、橋頭鎮、蘇巷鎮、三界鎮、津里鎮、女山湖鎮、張八嶺鎮、自來橋鎮、泊崗鄉、司巷鄉、澇口鄉、馬崗鄉、柳巷鄉、三關鄉、明東鄉、太平鄉、橫山鄉、邵崗鄉、魯山鄉、嘉山集鄉、紫陽鄉。市府駐廣場路38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明光市常住總人口569585人,其中,招信鎮99820人,張八嶺鎮20441人,三界鎮19620人,管店鎮20853人,自來橋鎮19441人,澗溪鎮17729人,石壩鎮12931人,津里鎮11975人,蘇巷鎮13972人,橋頭鎮11315人,女山湖鎮9045人,古沛鎮15660人,潘村鎮27917人,嘉山集鄉11298人,澇口鄉9576人,魯山鄉8959人,橫山鄉16336人,三關鄉8494人,馬崗鄉14085人,明東鄉16803人,司巷鄉17995人,邵崗鄉16427人,紫陽鄉17405人,太平鄉24605人,柳巷鄉14859人,泊崗鄉15628人,浮山未批鄉12738人,官山未批鄉9562人,白沙王未批鄉8894人,包集未批鄉11760人,大郢未批鄉8573人,洪廟未批鄉13592人,高王未批鄉11277人。
2007年,行政區劃調整情況為:撤銷招信鎮,整建制與城北街道辦事處、城關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明光街道辦事處;撤銷馬崗鄉,整建制與城西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明西街道辦事處;撤銷橫山鄉,設立明南街道辦事處;撤銷明東鄉,設立明東街道辦事處;將嘉山集鄉、張八嶺鎮整建制合併,設立新的張八嶺鎮;將澇口鄉、自來橋鎮整建制合併,設立新的自來橋鎮;將魯山鄉、澗溪鎮整建制合併,設立新的澗溪鎮;將津里鎮、石壩鎮、三關鄉整建制合併,建立新的石壩鎮;將邵崗鄉、女山湖鎮整建制合併,設立新的女山湖鎮;將司巷鄉、橋頭鎮整建制合併,設立新的橋頭鎮;將太平鄉、紫陽鄉、潘村鎮整建制合併,設立新的潘村鎮;撤銷柳巷鄉,設立柳巷鎮。保留三界鎮、管店鎮、蘇巷鎮、古沛鎮、泊崗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明光市常住總人口532732人,其中,明光街道140266人,明東街道15280人,明南街道13186人,明西街道22766人,張八嶺鎮24456人,三界鎮14168人,管店鎮15369人,自來橋鎮22660人,澗溪鎮39257人,石壩鎮37783人,蘇巷鎮19636人,橋頭鎮23039人,女山湖鎮37684人,古沛鎮22821人,潘村鎮49839人,柳巷鎮22025人,泊崗鄉12497人。
視頻
明光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安徽省行政區劃簡冊》公布 你對家鄉了解多少?,搜狐,2019-03-11
- ↑ 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空巢家庭31.77% 十年增9%,搜狐,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