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蒙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时刻蒙恩》外文名:Moment by Moment I am Kept in his Love,音乐类型:圣诗赞美诗(新编)。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1]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机械波的一种)。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强弱、调性、时长、音色等。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不同类型音乐可能会强调或忽略其中的某些元素[2]。
简介
(来源:《赞美诗新编史话》)
时刻蒙恩歌
Moment by Moment I am Kept in his Love
经文:“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 ,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约15:5)
这首诗是由“我时刻需要主” ( 《新编》第284首)发展而来的,是父女两人合作的一首诗。它的产生经过是这样:
有一次,在美国芝加哥城召开世界贸易大会时,举行了宗教集会,会众同唱《我时刻需要主》。这时有一位从英国来的平信徒对惠特尔 (事略参阅第206首)说,我想这首诗表达的意思还不够确切,因为他只说我时刻需要主 (英文原意为:我每小时都需要主 I need Thee every hour),这太不够了,岂止是每小时,而是每秒每分,时时刻刻须臾不可离主。惠氏听到后,虽然口头上说,时刻需要主即含有随时之意,但思想上也觉得这位信徒所说的不无道理。当即集中思想另写了这首《时刻蒙恩歌》,首句为“与耶稣同死,因死反得生,与耶稣同活,因活更蒙恩”(也有译作:“与基督同死,主死算为我,与基督同活,我得新生命”)。接着说无论是在试探、悲伤、软弱的时刻里,每时每刻都有主的同在与恩佑。这首诗后来又传到英国,由英国又传到南非,并且传遍了世界各地。它的歌名又叫《每时每刻》或译作《时时刻刻 (MOMENT BY MOMENT) 。
曲调含叫《惠特尔 (WHITTLE)》。用以纪念曲谱的作者梅.惠特尔(惠特尔的女儿)。这首歌词与曲列入桑基 (事略参阅第54首)等人所编的《圣歌》第一集中 (1896年出版)。
后来惠特尔的女儿梅 (May Whittle,1870— 1963)与慕迪的儿子结婚,就名为 (May Whittle Moody)。从此,在福音布道圣工上志同道合的惠特尔与慕迪终于成为亲家。
参考文献
- ↑ 关于媒介的名词解释详细解析,学习啦,2017-08-21
- ↑ 试论音乐的形式要素,道客巴巴,201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