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旱薄地花生優質豐產栽培技術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旱薄地花生優質豐產栽培技術淺山丘陵、乾旱、半乾旱地區、灘涂沙地是我國花生的重要產區,土壤瘠薄、乾旱少雨或季節性乾旱嚴重製約了我國花生生產。

目錄

一、技術名稱

旱薄地花生[1]優質豐產栽培技術

二、技術概述(1500字以內)

(一)研發背景

淺山丘陵、乾旱、半乾旱地區、灘涂沙地是我國花生的重要產區,土壤瘠薄、乾旱少雨或季節性乾旱嚴重製約了我國花生生產。乾旱、瘠薄致使花生長勢較弱,產量低而不穩,莢果產量長期200公斤/畝左右徘徊。能在旱薄地花生產區因地制宜地採用相應的栽培技術,實現高產優質,對於促進乾旱地區花生生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針對以上問題,通過抗旱耐瘠品種篩選、平衡施肥、增施保水劑、起壟覆膜種植等技術,集成了「旱薄地花生優質豐產栽培技術」,《旱薄地花生豐產種植技術規程》作為河南省地方標準於2015年頒布實施。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生產和市場需要,選擇抗旱耐瘠性強、適應性廣的中早熟品種,如豫花9326、遠雜9307等。

2.種子處理

剝殼後種子分級粒選,剔除蟲、芽、爛粒,選用一、二級籽粒作種,播種時分級播種。

為了防治病蟲害,提高出苗率及抗旱性,花生播種前應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藥劑及鉬酸銨拌種,藥劑應嚴格按照推薦用量,不得隨意加大,鉬酸銨用量為1.5g~2g鉬酸銨拌種1kg。

3.整地施肥

春播花生田應冬耕翻曬(灘區沙薄地除外),耕深25cm~30cm;播種前施肥淺耕,耕深15cm~20cm,隨耕隨耙,做到地平土細。

平衡施肥並增施保水劑,施肥以基肥為主,結合撒施,每畝施用N 9~10kg、P2O5 8~9kg、K2O 8~9kg、B 0.09~0.13kg、CaO 16~20kg。保水劑在耕地前與基肥一起施用,每畝施用保水劑3kg~5kg。

4.播種

5cm地溫穩定在15℃左右時即可播種;播種深度為5cm~6cm,墒情好宜淺播,墒情差宜深播。

大果型品種每畝播種密度為10000~12000穴;中小果型品種每畝播種密度為12000~14000穴,雙粒穴播。宜採用起壟覆膜機械播種,一次完成起壟、施種肥、開溝、播種、覆土、噴除草劑、覆膜、壓土複式作業;不宜機械化播種的小田塊可採用人工種植。一壟雙行,壟距80cm,壟面寬50cm左右;壟上行距25cm~30cm,穴距12cm~17cm。

5.田間管理

播種後應查田護膜,防止颳風揭膜和地膜破口透風;及時破膜放苗,防止燒苗。旱地雨後及時淺中耕保墒;有條件的薄地應根據墒情及時澆水

花生進入結莢期後,視田間長勢,葉面噴施1%的尿素和2%~3%的過磷酸鈣澄清液,或0.1%~0.2%磷酸二氫鉀[2]水溶液2次~3次(間隔7d~10d),每次噴灑50㎏/畝~75㎏/畝。

採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措施防治病蟲草害。

6.收穫貯藏

花生成熟時應及時收穫,宜採用聯合收穫機或分段式收穫機收穫。地膜殘留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因此在花生收穫後,應及時撿收殘膜,防止污染土壤,達到淨地淨膜。

花生收穫後,應及時晾曬,謹防霉捂,當花生莢果水分降至10%以下時,入庫儲藏。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目前該技術已在河南、遼寧、山西、湖北江蘇、安徽等6省10餘縣市進行了重點示範,並輻射帶動周邊產區實現較大範圍的推廣應用。各地區旱薄地技術平均投入為605元左右,其中肥料160元、地膜52元、鉬酸銨7元、保水劑60元、農藥54元、機械(整地、播種、收穫)261元,其他(管理費)11元,平均產量為393.38kg/畝,產值1966.9元,收益1361.19元;當地對照處理平均投入527元左右,其中肥料140元、地膜52元、農藥60元、機械費(整地、播種、收穫)261元,其他(管理費)14元,平均為325.15kg/畝,產值1625.72元,收益1098.52元。

旱薄地綜合高產技術較對照平均增產20.98%,增收261元/畝。其中以大果型品種豫花9326為主的旱薄地綜合高產技術增產最為突出,較對照增產27.34%,增收354.92元/畝;以遠雜9307為主的旱薄地綜合高產技術較對照增產14.71%,增收166.22元/畝。

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制定河南省地方標準1項。

三、適宜區域

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山西、遼寧等旱薄地花生產區。

四、注意事項

1.及時趁墒播種,保證出苗。

2.及時破膜放苗,防止燒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