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旗下營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旗下營中學烏蘭察布市旗下營中學始建於1960年,是自治區首批重點中學之一,由烏蘭察布市教育局直管。1978年,旗下營中學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18所重點中學之一,是全自治區唯一一所地處鄉鎮的重點中學。學校地處京包鐵路與110國道交匯的旗下營鎮,占地10萬平方米,這裡依山傍水、環境幽雅、交通方便、信息靈通。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現有特、高級教師32名,中級教師70名,專任教師95%以上達到國家規定的合格學歷。現有國家級骨幹教師1名,自治區級骨幹教師8名,市級骨幹教師20名。1992年以來,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5名,自治區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10名,市優秀教師20名,市級以上教學能手30名,46名教師得到市級記功獎。8個班級被評為自治區先進集體,20個班級被評為市先進集體,340名學生及學生幹部分別受到自治區、市級的表彰。

教學設施

矗立於校園的綜合辦公樓、教學樓、電教實驗樓、男女生公寓樓,成為當地規模可觀的一個建築群落。配套齊全的電化教室、語音室、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等內部設施,顯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

學校先後兩次被國家教育部、計委、財政部、勞動部、經委授予「勤工儉學先進單位」,先後被評為「自治區義務教育[1]示範性學校」、「自治區現代技術教育優秀學校」、「全區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自治區先進職工小家」、「自治區綜合治理長安杯單位」、「市級文明單位[2]」、「市級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直機關先進黨組織」、「全市共青團工作優秀團委」、「烏蘭察布市先進基層工會」,1998年以來,連續被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烏蘭察布市教育局授予「目標管理工作實績考核突出獎」等。

學校沿革

艱苦建校

卓資縣旗下營鎮北枕巍峨的大青山,南臨蒼莽的蠻漢山。茂林豐草與藍天白雲互映,平疇沃野與峻岭並陳,黑河如帶逶迤而過。

20年代初,京綏鐵路正好從旗下營通過,從此山西商人云集於此,旗下營鎮成了方圓百里的商品集散地和文化交流中心。

以前,旗下營鎮方圓百里之內還沒有一所中學。直到1960年,上級決定籌建旗下營中學,適逢國家困難時期,怎麼辦?首任校長李玉寶走馬上任後,決定當年招生,邊招生邊建校。1960年01月30日,旗下營中學招來了兩個班學生,當時學校只有吳殿明、梁兆英、馬子俊3名教師,學校借用糧庫的舊房為學生上課。

1962年10月,這兩個班遷到白雲石礦廠上課。1964年,旗下營中學選定了新校址,上級下撥的經費僅有2.6萬元。怎麼辦?師生全體動員,開始了自力更生建設校園,邊上課邊勞動的苦戰,他們平整場地、撬石頭、脫土坯、挖地基、焊鋼樑……一排排教室建起來了,一棟棟宿舍蓋起來了,操場墊起來了;朗朗的書聲響起來了。

名師薈萃

旗下營中學從建校初期就匯集了一批人品崇高、學問博深的名師。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高宗傑老師,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的陳福音老師,畢業於開封師範學院數學系的王天運、吳友權老師。隨後,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的賈鴻翊、王殿、王綏生、李子通、田秀川老師,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的侯振華老師,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化學系的劉家騰老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的吳玉雁老師,畢業於內蒙古大學的吉福棟、王維耀、傅永勝、何祖侃老師,畢業於通遼師範學院中文系的吳雪松老師,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的趙雪源、劉天明、張曉東、王群老師,相繼來到旗下營中學任教,為旗下營中學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建校初期,旗下營中學共有24位教師,其中21位是本科畢業生,這種師資力量在全區是一流的。因此,旗下營中學被評為自治區重點中學,不是偶然的。

首任校長李玉寶,20世紀50年代就被媒體稱為:「教育戰線上的一面紅旗,一塵不染的共產黨員。」他有着較強的領導才能,團結着強有力的領導集體。

1984年,53歲的李玉寶於輝煌之時主動從校長崗位上退下來,為的是給王殿、王維耀、付永勝、劉治福老師留下提拔的機會。這就是李玉寶校長的胸懷。

以廠養教

為了解決經費之不足,旗下營中學揚鞭催馬又開始了第二次艱苦創業,1970年籌建校辦工廠,本科大學畢業生王殿老師志願擔當起這一重任,他利用化學知識研究印染兔皮技術,加工兔皮帽子,他趕上毛驢車走村串戶賣帽子,籌集啟動資金。同年,校辦工廠組裝了一部舊汽車賣了1.05萬元。後來,校辦工廠試製生產肉骨粉並獲得成功,產品銷往日本。校辦工廠還為烏蘭察布市拖拉機廠定點生產四輪車離合器。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校辦工廠擁有8個生產車間,年產值達到80萬元。

校辦工廠賺錢後,學校用這些錢買回了汽車、拖拉機、電視機、電影放映機;買回了圖書、教學實驗儀器、體育器械、音樂器材;免收學生的學雜費,為教師建起了家屬房,還建起了四層教學大樓。

建校辦工廠的同時,廣大師生搬石,運土,造出了18畝菜園為師生提供新鮮蔬菜。

1972年,自治區勤工儉學現場會在旗下營中學召開,1982年旗下營中學被教育部、財政部、國家計委、經委命名為「開展勤工儉學先進單位」。

關心教育

校辦工廠的發展,改善了辦學條件,同時解決了職工家屬及子女的就業問題。到1986年,學校全部解決了家屬農轉非問題,全部解決了教師住房問題。學校每年從工廠拿出部分經費獎勵教學工作突出的教師。廣大教師幹勁倍增,群情振奮。

1979年11月11日的《光明日報》在頭版以《關心教師生活就是關心教育》為題報道了旗下營中學,這一年大批優秀的教師調入旗下營中學。

老師們白天上課,晚上都上夜班,假日還為學生補課。來自廣西的吳玉雁老師有三個孩子,下班匆忙做完飯,又去為學生輔導晚自習,學生們常常看到,她還沒來及洗淨麵粉的手。

那時老師給學生補課是不收費的,上夜班沒有加班費,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忘我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愛護學生如如子女,賈鴻翊老師把自家一房間讓給體弱的兩名學生居住。

聲名遠播

冬天,旗下營中學師生上山砍柴,生爐子取暖。宿舍里的兩排大床鋪擠滿了20個學生,每人占的寬度不到60厘米。爐子到午夜就滅了,學生們蓋着厚厚的皮被保暖,他們起床時喊「一二三」同時用勁兒才能掀起那厚厚的皮被。教室里,6點前就亮起了盞盞煤油燈,學生們用腳踏着地取暖。午餐時,學生們共同分享着一桶燴菜和一籮筐窩窩頭。晚上,教室里又亮起了盞盞油燈直到深夜。那時學生只有一個理想:必須考上大學。幾年後,他們紛紛走進清華、北大、南開、復旦、同濟、人大、天大、浙大、北航、北郵、北師大、中科大、哈工大、中國地質大學等全國知名大學。旗下營中學的升學率連續十幾年在全區34所重點中學中名列前茅,從此旗下營中學聲名遠播,許多師生慕名而來。後來旗下營中學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來自首府呼和浩特,他們放棄呼市很多好學校不上而來到旗下營中學,就是為了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