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方格星虫

方格星虫(学名:Sipunculus nudus Linne),别名光裸星虫、沙虫等,属星虫科方格星虫属沙虫,其名不美貌不雅,但其营养、味道及医药与食疗价值都不亚于其他名贵海产珍品,因而素有“海滩香肠”的美誉。方格星虫的分布区域主要在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沿海的泥滩上。因为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1]。闽南地区居民将沙虫熬成浓稠汤汁,冷却后成冻状,称“土笋冻”。

它的形状很像一根肠子,所以又称海肠子、沙肠虫,呈长筒形,体长约10-20厘米,且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方块格子状花纹。

目录

生存环境

沙虫多在沙内横卧,穴口向下微陷,受惊即迅速缩入深处不易被采到。

沙虫生存环境在恶化,1985年中国海岸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是光裸方格星虫(俗称沙虫)的主要产地,北海又是广西的主要产地,广泛分布于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可捕资源面积为15.3万亩以上,原存资源量为4027吨左右。

专家指出,由于不合理的乱捕滥采,加上屡禁不止的电鱼炸鱼现象,还有令人担忧的环境污染,致使生物量锐减,种群结构畸变,可捕资源量大幅下降,生态平衡亦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由于每天都有大批的人员在海滩上乱挖乱掘,致使与沙虫一起生长的其它物种也遭到严重破坏,如果让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海滩上的挖虫人也感叹:沙虫越来越难挖了!过去每天挖一两个小时,就可挖到五六公斤的沙虫,如今,挖上三四个钟头,只得0.5公斤,有时更少。沙虫也特别小,收购商都不肯要。

广西海洋研究所从事沙虫生物学研究的兰国宝教授直言不讳:完全不准农民到沙滩上挖沙虫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在沿海的沙滩上划出一块相当面积的滩涂,作为沙虫的繁殖产卵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此外,政府应投入资金对沙虫的人工繁殖种苗进行研究试验(其实这项研究工作早在1990年就开始,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后因资金问题,项目被迫停止),采用人工育苗放流生长的措施,进行资源增殖[2]

主要分布

中国国内主要分布图:烟台汇泉湾平潭厦门大嶝岛小嶝岛、北海、沙头角湛江、海口、白马井、清澜港涠州岛、台湾。其中以广西北部湾北海市的沙虫为上品。

国外沙虫主要分布图:世界暖水中,分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沿岸。

视频

方格星虫 相关视频

挖掘光裸方格星虫
【广西】 科学培育方格星虫

参考文献